微信分享图

清末民间礼簿保存完好 系记载送礼明细工具

2013-02-18 08:22:12 未知

  

  ◆李笙清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乡风民俗约定俗成多姿多彩,礼尚往来历来就是民间代代相传的重要生活民俗之一。婚丧嫁娶,添丁做寿……无论何种红白喜事,无论是喜宴、丧宴、寿宴,都要办得热热闹闹,乡邻、亲友聚集一堂,这也成为民间联络感情的一种重要场合。不管操办何事,都离不开请客送礼,礼簿就成了一种十分重要的礼金、礼品的记载工具。

  说到礼簿,顾名思义,就是记载送礼明细的礼单簿。礼簿一般会由主人家特意请有文化、字写得好的人来做记录,大多称礼房先生。当宴会结束后,礼房先生便根据礼簿的记载,将收到的礼品、礼金一并交给主人家,主人家往往会以烟酒等礼品相赠,以感谢他的帮忙。办事的人家往往都会精心收藏好礼簿,遇到亲朋好友、乡邻人家办事儿,都会先拿出礼簿,对照对方当初送礼的礼品和礼金数目,来筹划如何还礼。

  近日,笔者淘到一件清朝末年的周岁宴礼簿。纸张为水红色,是将一张大纸裁剪成长条,然后回环折叠后用红线缝订而成,就像现在的一些广告宣传折页一样,看起来十分方便。礼簿的纸张选择水红色,装订的线用红线,都有幸福吉祥的寓意。封面右边用浆糊贴在缝订线处,由右至左竖列三行大字,用毛笔蘸墨汁写成。第一行为宴会时间:“光绪二十九年正月初四立”,第二行为宴会名称:“大姑娘周岁”,第三行为客套用词:“众亲友送囫连帐”。内页亦是自右至左竖行排列,不画格子,上方为送礼人的名字,名字之下分别有“先生”、“老家”等称谓;下方为其人送的礼品、礼金数目,礼品、礼金分别有“盒子一担”、“银钞一个”等,非常详细。字体均为繁体字,书写工整,一丝不苟。内页中,有的地方被贴上了红纸,重新写上了送礼人的姓名和礼品、礼金清单,可能是送礼人的名字写错了,由礼房先生修改过来;也可能是送礼人之间有所攀比,后来又要求改变送礼的品种、数目,礼房先生便以红纸记录后重新粘贴。

  光绪二十九年为1903年,此礼簿已有百余年历史,其纸张依旧保存完好,温暖的色彩,配上飘逸的手书墨笔字,显得十分柔和、协调,从中我们既可探寻当时民间过周岁的送礼细节,也可管窥到民间对礼尚往来的传统习俗以及它的产物――礼簿的重视程度。

(责任编辑:常晓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