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摄影十人短评--张君刚

2013-02-22 09:18:28 未知

  我是个圈外人,爱看摄影的圈外人。小南带我进摄影的圈子时,我初次见到君刚、或或,和我们闪闪发光的暴发户建筑圈不同,两个人都是温和沉静。我看小南是伴侣,良友,因此对待她的朋友,也从未以他们的职业而划分。对于我,这两人只是朋友。看他们的照片,我只当做朋友的照片去看。

  时移地转,小南闲散惯了,从上海到美国的东岸,再到美国的西岸,总在静静地画画,拍照。我爱交朋友,每到一地总是高朋满座,小南的朋友最终都成为我的朋友。但小南内在长情,常常跟我感慨,当年上海摄影圈的朋友都不再更新博客了。我就安慰,不是还有张君刚嘛。

  前两日,小南给我看了一组照片,林木森严,深邃发思。我非常惊异,这个视觉浅薄的时代还有这样的照片。小南说,这是张君刚的近照。对着一张泥泞湖泊上气泡翻腾的照片,我不得不感慨,这个时代不仅不再提起柏拉图的美、正义与良善,连亚里士多德的本质、原因和目的也不再提起。建立在这个世代思想上的美学,好像松本清张的沙器,也如同沼泽上的气泡。然而,如果有人能够超越世代泡沫的美学,重新回归图片之后的隐藏的意义。

  摄影者毕竟不是哲学家,但如果具备基础审美的评论者也趋于平庸,不再赋予相片超越的意义,摄影将在我们这一代死亡。在后现代文本的定义中,作者和读者同时完成文本,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君刚的摄影,已经将作者的意义完成,可是若是没有欣赏与评论者,文本仍是不完整的。德里达毕生纠结于文本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差异,但在一千个哈姆雷特中,需要若干超越者,超过这个时代的决定性程序(decision process),找出真正的作品(或文本实际,reality of the texts),并且赋予作品意义。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张君刚的今天的作品已经超越碎冰社时期那些单纯的温情,走向更加广阔的境地。那些在丛林中过曝模糊的成像,用近景拉出的纤毫毕现的蘑菇,那些注定颓唐的人手所凿的石头,开裂的木头,甚至那些网罗在蜘蛛网中的蠓虫,都使人对神的创造有某种极大地敬意。这种力量借着受造之物显明,叫人知道并无可推诿。

  东亚基础哲学的基石是人观,其衍生物是社民社会中的一切活动。碎冰社时期的君刚和同期的摄影者一样,沉醉在青春剩余的温度里。毋庸置疑,当时的君刚乃是中国式人观的产物。情怀本身没有对错,但是过于主观的情感,限制了摄影表达的广度。一个人在洞穴中不断看见柏拉图所描述的影子,及影子的影子,但无法进入更加抽象并必然的层面。而我们需要从图像王国(the kingdom of images)进入事实王国(the kingdom of facts),最终进入真实王国(the kingdom of reality)。东亚哲学的基础,不足以自发进入第三个王国。因为在人观之外尚有世界观和宇宙观(神观或天道观)。人类内心的基石不仅存在于社民社会之间,更存在于人于受造之物及创造者之间。张君刚的这一组照片(包括他前面的许多摄影的尝试)已经走在向第三王国进发的路途上。

  从自发到必然,张君刚的作品使我看见了一位中国摄影者的成长。他的身上也浓缩了中国摄影的当代史。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柯林武德又进一步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我只能套用史学先贤的话,一切摄影都是当代摄影,一切摄影又都是思想的投影。感谢君刚,留下这样一组片段,许久之后,借着这组相片,仍然值得我们重新审查我们今日的位置。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佟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