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自来石(顶门器):古代陵墓的防盗机关

2013-02-26 09:08:06 未知

  北京明十三陵定陵的考古发掘使人们看到了明代皇帝陵墓地宫内的结构和陪葬的众多珍宝。而打开定陵地宫大门时采用的独特方法更是通过彩色电影纪录片而广为人知。2007年流行文学中掀起了盗墓类小说的热潮。在这类小说中,作者大多根据北京十三陵定陵地宫的建筑形制等特点设计了一些墓葬,作为故事情节的背景。而这些墓葬的墓门大都是按定陵地宫的墓门形式设置了顶门器,大都要用“拐钉钥匙”才能打开。但根据考古资料,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等级的墓葬的墓门采用的防盗措施都有所不同。即使使用顶门器的墓葬,在顶门器的设计上也有所不同。我们挑选了其中几个具有时代特色的墓葬顶门器为大家介绍:

  目前已知的汉代使用顶门器的墓葬是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其陵墓为在山体上开凿的洞穴。洞穴内有左右耳室、前室和后室。因后室存放棺椁和墓主人尸体是整个墓葬的核心,所以有一道石门。在后室的门道东端、门槛(门限)内中部的石板地面上有一长方形的小槽(图1),在这槽中原放置一个依靠重力的装置(图2):铜质顶门器。顶门器作长方形,器的后端实铅加重,中部横贯一圆轴,轴的两端安插在槽内两侧,由于前轻后重的关系,后端下垂,前端翘出地面。当门扉自内向外关合时,压下顶门器的前端而过,关合后,顶门器的前端又自然翘起,顶住双扉,自外向内不能推开,其设计相当科学。在门道顶部靠近门楣处,左右也各凿一长方形小槽,原当安有木榫之类的装置,以顶住两门扉的上部,但木榫已腐朽不存。这些都是防止盗墓者进入墓室的最后一道防护设施。

  

  图1: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后室石门及顶门器石槽

  

  

  图2:刘胜墓后室顶门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广为人们熟知的明代十三陵定陵地宫,采用的顶门器是一种被称作“自来石”的装置。自来石上下两端略宽,中间稍窄。通高1.6米。制作石门时,在内侧中部预置一个凸起的石坎,再在门洞中部的地面上凿出凹槽。自来石的长度,是比照门内石坎与地面凹槽之间的斜向距离计算的。当石门关闭之后,自来石下端嵌入凹槽,上端恰好倾斜地顶住石坎,将石门顶死,使石门无法推开。了解到这些情况完全可以推测出石门关闭时自来石如何自动顶门的全过程,即:当帝后入葬后,先将一扇石门关闭,另一扇半掩着;将自来石下端置入地面凹槽内,上端略向石门倾斜,用上端的一半,靠在半掩石门内侧的凸起的石坎上。此时将半掩的石门慢慢地向外拉引,略具倾斜的自来石,就会自动地随着半掩的石门逐步关闭而渐次倾斜;到半掩石门完全关闭时,自来石上端也正好完全顶住两扇石门的凸起石坎,石门从此再也不能推开了。(图3、图4)

  

图3:1.关闭前(平面) 2.关闭前(侧面) 3.关闭后(平面) 4.关闭后(侧面)

  

  

图4:定陵地宫前殿自来石

  据文献记载,明朝末代皇帝崇祯葬于田贵妃墓内时,曾用“拐钉”钥匙打开石门[3]。“拐钉”形式今已无从查证。定陵考古队使用一根开口的铁制板条作为工具,从两扇石门之间的3厘米宽的门缝中伸进去,用板条开口卡住倾斜着的顶门石上端,轻轻地向内推动使顶门石逐渐直立并离开门内凸起石坎。这样才推开了石门。

  根据北京地区考古发现,明代时除了皇帝使用自来石顶住墓室门外,一些太监墓也采用了这种装置,只不过自来石的样式没有帝陵的精美,一般多为素面,如北京工商大学明代太监墓(图5 )。

  

图5:北京工商大学明代太监墓M2后室顶门石

  清代时太监墓采用了另外一种半自动装置的顶门器,如李莲英墓。李莲英墓有两道石门,因当时不是由考古队员进行的考古发掘,所以发掘人从地宫上面直接向下挖,最终从地宫前室顶部进入地宫前室,通过观察地宫前室石门内的装置结构,才想办法打开了地宫后室的石门。根据记载可知,石门也是两扇汉白玉对开石门。“门内上边有一个铁做的门闩,正嵌在石门上方的石槽里,而且已经锈死了。石门下边中间有一个半圆形的石槽,石槽里放着一个直径为三十公分到四十公分的汉白玉石球,石球可以活动”——球形顶门器。

  

图6:李莲英墓顶门器示意图1(视频截图):墓门已关闭

  

图7:李莲英墓顶门器示意图2(视频截图):墓门未关闭

  发掘者用细钢丝的一端做了一个比石球稍大的圈套,把圈套从石门中间的缝隙伸入门内并套住石球,将细钢丝的另一端攥在手里,向上提拉。将石球抬高并离开石槽,同时推开石门,才最终进入墓室(图6)。由此推测石门关闭时石球顶门的全过程:当墓主人入葬后,先将一扇石门关闭,另一扇半掩着(图7 );将石球靠在半掩石门内侧,此时将半掩的石门慢慢地向外拉引,石球就会自动地随着半掩的石门逐步关闭而滚动;当半掩石门完全关闭时,石球也正好落入门后的半圆形石槽中,完全顶住两扇石门,使石门从外部无法推开。

  通过考察这些同样用途的顶门器,可以看出古人不同的设计思路,都十分巧妙的利用了力学原理,制成了不同形式的半自动机械锁闭装置,这真可谓殊途同归。也让我们对古代科技水平有了新的认识。

(责任编辑:常晓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3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3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