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展览频繁背后的原因

2013-02-26 23:43:24 JOJO

国内博物馆“借展”的井喷式发展

  2004年,中国美术馆的一场展览引起了全城的轰动,这就是当时中法文化年的重要艺术项目——“法国印象派珍品绘画展”。从这个展览开始,国内美术馆级别的机构逐渐开始放宽自己的眼界,加强与国外美术馆之间的交流,将更多的国外艺术精品带到中国来。

毕加索《赤足的红裙少女》作为毕加索的代表作之一,2011年来华与观众见面

  目前国外艺术品大型展览进军中国已是一股不可抵挡的力量,但这种力量为何在近十年来才出现,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种趋势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趋势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利益驱动?

  首先,这种趋势的出现跟国内外的经济状况有关。我们观察最近几年的国外作品来华展览,可以发现大部分甚至是90%的作品均来自欧洲诸国,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来自美洲大陆或其他地方。近些年来欧洲经济下滑是一种不可抑制的趋势,大部分国家均在削减文化等方面的经费拨款,而大部分名作等都是存放在各个欧洲著名博物馆中。馆长们如果需要对外募款筹集经费,那么出借作品到其他国家做展览来赚取高昂的借展费用就成了优先考虑的一种方案,毕竟如今欧洲的经济所使,从私人手中募集到的博物馆捐款也在日益减少中。

  国内状况则正好相反,随着文化建设等各方面政策力度的加大,美术馆方面开始更加注重为观众提供多方面艺术熏陶的机会,从国外引进作品或者展览就变成了他们的选择之一。并且国家资金支持的大额投入以及民营企业的文化社会责任感加强等,也使得美术馆方面在展览的选择上自由度更大,可以有充足的经济实力去承接国外作品来华的昂贵借展费用与保险费用。对于欧洲博物馆来讲,他们清楚地意识到,中国这个广袤的尚未完全开发的文化消费市场是非常值得利用和研究的。

  另外,过去中国的美术馆事业发展缓慢,国家型美术馆依托于政府生存,不存在经费压力等问题,而现在美术馆体制有所改革,民营美术馆数量激增,美术馆之间的竞争也开始形成,不再是过去几家独大的天下。文化部和财政部在2011年出台的要求美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政策,更使得部分美术馆失去了重要的一项经费来源,建立自我形象,赢得国家项目拨款成为很多美术馆的“生财之道”。因此举办各种高质量展览,提升美术馆名气,变为美术馆吸引目光并赢得各方捐赠及政府补助资金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切迫使美术馆开始利用自身的力量积极转型,不再拘泥于各种本土化展览,利用国民渴望不出国门即可见到国外大师真迹的需求,充分配合推出各种国外大型展览也变得顺理成章。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