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理念的变化
2013-03-06 11:53:39 郑万里
新世纪中国报纸的“版面革命”,其背后应该是新闻传播理念的一次重要变革。从另一个层面上说,那些积极参与“版面革命”的报纸,恰恰都是发行和广告收入居全国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位居地区报业市场前列的报纸,所以,报纸版面变革及其背后传播理念的变化,实际上是市场的选择。
在传媒竞争中,可读性是被提及较多的概念,随后又有人提出必读性的概念。可读性和必读性在传统新闻理论中,其概念的内涵大体一致,均指读者对新闻稿件(信息)的感兴趣度,只是在其程度上有所分别。严格意义上说,必读性是一个定义并不十分准确和科学的概念,因为单篇稿件或信息的必读性,只是针对特定读者群而言的。
随着传播“业态”的变化,易读性概念的提出,使得探讨可读性和必读性的差异在新闻学中有了更实际的意义。在报纸进入“厚报”时代,读者进入“速读”时代后,可读性强的稿件(信息)由于淹没在版面中,因此有可能被读者所忽视,可读的东西恰恰没有被读到。对于这部分读者而言,可读性没有被体现出来,可读性强的东西在极端的情况下变成了“不读”。
在稿件(信息)增强可读性的基础上,导人易读性的概念,即稿件(信息)在版面上增强吸引读者的方式方法,可读性才能在传播中实现阅读的现实性。市场化运作程度较高的报纸的版面变革,其实质正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引入了增强易读性传播理念。以标题处理而言,横题的易读性比竖题大;以字号而言,正方体标准字号的易读性比超比例的狭长或扁平字体大;以编排方式而言,装饰平实、图片醒目、文字疏朗的版面的易读性比装饰花哨、图片一般、文字密集的版面大。
细而言之,传统新闻理论中的可读性,是指单篇稿件(信息)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单篇稿件(信息)的表现形式与报纸整个版面,甚至整张报纸的信息处理形式组成了易读性的概念,它是可读性的延伸和分化。新闻信息的可读性的内容,加上信息处理方式上的易读性,最终形成新闻信息阅读上的现实性(必读性)。报纸的“可读性—>必读性”在新的传播“业态”下,裂变成“可读性+易读性—>必读性”。
由此可见,新世纪中国报纸的“版面革命”,其背后应该是新闻传播理念的一次重要变革。从另一个层面上说,那些积极参与“版面革命”的报纸,恰恰都是发行和广告收入居全国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位居地区报业市场前列的报纸,所以,报纸版面变革及其背后传播理念的变化,实际上是市场的选择。
(责任编辑:佟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