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翰墨名家各擅场——文津阁古代书画精品赏析
2013-03-08 18:28:51 未知
文津阁2013年春拍除大量近现代佳品外亦不乏古代书画精品,虽数量不多,却星光熠熠,皆存世墨迹珍宝。文震孟1618年作《行书陶弘景语》,查昇《行书读史笔记》,伊秉绶《行书七言绝句》,王铎1642年作《行书答武夷道人诗》,吴伟业、金俊明、钦式、文柟《四景山水》,谢定《人物册》(二十开)均体现出独特的艺术性、学术性、与各时期历史的相互应证。
文震孟的《行书陶弘景语》为谢稚柳、陈佩秋伉俪旧藏。文震孟,字文起,为文征明曾孙。其书体洒脱奔放,又严于法度,所谓沉着即落笔不苟,点画精到,深有意态;所谓“痛快”,即用笔迅疾,淋漓酣畅,笔力劲健,气势磅礴。此幅录陶弘景语书作,全用浓墨,经意或不经意间取法东坡之体势,尤为突出的是全篇除两处联绵外,字字独立,但行行贯气,通篇照应,是本书不易企及之处。(沈培方)(原载于《宋元明清法帖墨迹》)
查昇(1650—1707)为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时康熙帝选儒臣侍值以备顾问,查昇经荐入直南书房多年,累迁至少詹事。查昇既贵后,四方求书者塞户,常燃烛以应其请,不肯假手他人,世人流传争宝其书作。此幅《行书读史笔记》结构严谨缜密,笔墨洗炼疏朗,结字和布局潇洒,上下贯通,流溢着一股清隽之气,令人赏心悦目。查昇的书风以董其昌为本,他对董氏书法的内在结构、行笔安排均有精心研究,清人杨宾在《大瓢偶笔》中评其书曰“声山一本于董(其昌),而灵秀亦相似”,确为的评。
伊秉绶出生于书香门第,喜绘画,工四体,其行楷有颜真卿之神韵,博采广收,兼师百家,自抒己意,为时人瞩目。其隶书成就最高,为清代碑学中隶书中兴的代表人物之一。此件《行书七言绝句》为著名收藏家、“宝宋室”主人林朗庵先生旧藏。曾出版于《明清书道图说》、《清朝书法名品展——清初中期》等重要作品集中。此作笔精墨妙,流传有序,且尺幅巨大,是伊秉绶书法中难得的精品力作。
世称“神笔王铎”的王铎(1592—1652)是明末清初最为知名的书法家之一。其书法早年传往日本,影响东瀛书坛多年。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在日本关西地区甚至整个日本书坛,有“后王(王铎)胜前王(王羲之)”之说。王铎在日本书法界的广泛影响力,离不开日本近代著名书法家村上三岛先生的大力推介。村上三岛先生一生对王铎顶礼谟拜,并把自己的艺术实践与艺术精神与偶像融为一体。此幅《答武夷道人诗轴》作于一六四二年,此时期王铎的书法已逐渐形成自己独有风貌。这种面目使人感受最深的是追求险绝而痛快沉着。虽见其结体倚侧开张,但其线条却保有一定的涩势和韧劲,字与字之间虽左歪右斜、腾挪跳跃,极具王铎个人艺术特色,曾多次出版。
吴伟业、金俊明、钦式、文柟《四景山水》,四人均为当时之艺坛名宿,其中尤以吴氏享名最盛。此套作品曾为王文心所典藏。王文心(1888—1974),祖籍湖北荆门人,号保授,曾用名王闻新。曾任上海独家经营可口可乐的屈臣氏汽水公司董事长,酷爱收藏金石书画,筑有“蒙泉书屋”,所藏颇丰。此四幅山水各具春秋,精彩纷呈。
谢定《人物册》(二十开)为裴景福等旧藏,这套人物、书法册是清代书画名家谢定、张芳湄所作。谢定、张芳湄均为浙江海盐才俊。谢氏擅画,尤精于人物,其画师法唐宋诸名家,笔墨清雅可赏。
(责任编辑:郑晓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