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王春辰:“变位”意在创新 象征多元化和多样性

2013-03-13 17:02:25 未知

  以“The Encyclopedic Palace”(百科殿堂)为主题的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将于2013年6月1日至11月24日举行;中国将以国家馆的形式参加这一国际当代艺术盛会。受文化部委托,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将自5月29日至11月24日,在威尼斯处女花园和军械库举办“变位——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展览。

  对于谁是此次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策展人的问题圈内一直议论纷纷,而就在昨天,官方对外公布美术批评家、策展人王春辰已摘得桂冠,为此,99艺术网第一时间联系到了王春辰,请他详述了此次展览的前因后果。

  据王春辰介绍,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的展览主题为“变位”,其含义是当代艺术的变化和一种思维的转换,包括生活到艺术的转换,日常行为到艺术的转换,也包括指向当代社会变化的一个特征。同时,王春辰也坦言自己也有点小紧张,也经常会想,展览呈现后会是怎样?观众又会有怎样的看法呢?虽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心,但并不影响他对整个展览的策划进程。据悉,何云昌、胡曜麟、缪晓春、舒勇、童红生、王庆松、张小涛等会作为此次参展的艺术家,力图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其视觉想象与智慧,表达他们对当下艺术的态度和观念。随着中国之变的深入,中国艺术家思考、表达艺术也愈加成为他们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并在国际视域的艺术交汇中去体现历史趋向。到目前为止,所有参展艺术家的作品都已确定,只剩下4月底5月初到达威尼斯展馆现场进行布置等工作,但前期的一些筹备工作也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中。他还透露此次展馆与上届场地一样,但现下文化部正在大力沟通希望可以拆除展馆内的油罐,如果成功,这将是此次展览展馆的最大变化。

  王春辰告诉99艺术网:“其实早在年前我的策展方案就已经被文化部采用,很多工作也已展开,不过我们选择在年后大家上班之后才进行公布,等到3月中旬的时候在文化部会针对此次展览的相关事宜进行一场更为详尽的新闻发布会”。

  中国馆展览主题为“变位”

  99艺术网:据悉,今年中国馆的展览主题是“变位”,您是如何将这一主题与策展理念结合在一起的?

  王春辰:“变位”来自英文“transfiguration”,其词根包含“形象”、“图像”,契合了本届双年展主题“百科宫殿”所倡导的“人类梦想与图像的汇合”的精神;“变位”也含有位置、位于、爻位等地理、空间和图形概念,在内涵上承载并象征着时代特性,反映着当代国际社会的突出特征,不仅中国在巨变,世界也因全球化而改变;同时,“变位”意在创新、创举、创意,使自身处在变化发展之中,与世界各国同台展示当代世界的文化多样性和思想多样性。

  而在这次展览中,“变位”的含义是当代艺术的变化和一种思维的转换,包括生活到艺术的转换,日常行为到艺术的转换或者是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包括也指向当代社会变化的一个特征。

  99艺术网:此次展览主题的设定与此前几届的主题是否有所关联?

  王春辰:没有关联。每个策展人的出发点不一样,总的主题不一样,所以每个主题也都会不一样。我的出发点强调的是今天中国的文化现场,中国今天的具体实际文化状态的一种反映和象征。中国馆很小,而且能够参展的艺术家也很少,就这样几个,把中国全部艺术面貌反映出来肯定不会,所以我就是把它看作是一个象征和表现或者是体现,又或者是一种状态的反映,这个出发点也是我这么多年关注中国艺术变化的状态和格局的结果。

  其实展览主题就是你怎么去组合中国馆的主题概念,概念之后又怎么用卓越的艺术家,不能说艺术家就是印证你的概念,这并不是一个相等的关系,艺术家的作品能够反映一种状态,是一种文化的特征。中国的变化,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和世界格局的关系,变化是一个文化场的会合、交流。各个国家馆都在强调自己的特点,今年的主题就像以前讲的“人类的高原”,大家共同展示自己的面貌, “变位”也是反映变化当中大家怎么展示自己的面貌的问题。

  99艺术网:此次威尼斯展览中国馆的艺术家是如何选出的?

  王春辰:基于各种巧合,也根据对这次威尼斯主题的判断,这次叫“百科宫殿”,表现的就是多元、丰富,传统和当代的一个结合,我的主题也和这个有关,“变位”也有时间的变化,地理空间的变化,以及有文化概念的变化。作为艺术家他们各有特点,各有象征性。这次有些艺术家可能大家都没有听说过,但这点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艺术家都在做自己文化上的事情,艺术上的事情。

  “百科宫殿”这个概念的来源也是来自于意大利在美国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很狂想的人,现在把他称为艺术家也可以,但在那个时候他只是自学成才百科全书式的狂想人。今天展览选择从这个概念入手,是因为从总的策展理念来看它具有包容性,是一个从传统到当代、当今转换的一个概念。

  “百科宫殿”,宫殿是一个空间的比喻,百科指的丰富多样,实际上就是指向人类的很多变化,对艺术来讲则是人类历史上各种图像资源,各种视觉发明,它们都可以进入到这样一个承载了人类智慧想象的一个空间里,从这个角度我在组合展览提交相关策展报告的时候,就考虑到这样一个因素,所以也就结合了一些大家不太了解的艺术家,但是他们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去表现这种空间概念,能够传递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当然这次参展者也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艺术家。

  99艺术网:到目前为止,艺术家的作品与展馆都准备得怎么样了?

  王春辰:作品都已经确定,现在正在准备最后的运输,准备操作运输问题和最后的整理问题等一系列的工作还很多,这已经是一个打仗式的活动了,包括我们中国馆的工作也是年后大家开始上班的时候都已经着手在做,但其实这个事情年前就已经开会定下来了,已经过了专家的评选,确定了我的方案作为最后中国馆的方案。

  展馆还和去年一样,但是会有一个变化,展馆里的油罐我们正在通过文化部积极的沟通争取把它拆除掉。很多后期的细节问题我们也都还在细化。

  99艺术网:您对这次双年展中国馆的展览有一个怎样的预期?

  王春辰:这个预期不能说我们要如何、如何,只是说尽自己的努力按照自己的观点和对中国艺术的理解去和国际社会进行交汇来展示、展现,在概念的阐释和交流上尽可能看到中国多样的面貌,展览不是孤立的一种呈现,它是在理解与表述的前提下引导别人去看去理解。对于这次展览,我把它作为一种现象呈现展示出来,至于它能够获得一个什么样的反馈,希望像我们说当代艺术或者当代文化现象一样表现出大家能用不同的角度去观看。

  做这个展览跟我们做其他展览有点儿不一样,别的展览可以很轻松地去做,但中国馆或者是威尼斯这样受到高度关注的展览,每届都会听到许多很多批判的声音。我其实也是有点紧张的,也会在想它呈现出来后会是什么样子呢?大家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看法呢?但我想这种想法也很自然,就像我平时做展览活动、写文章都有各自的特点,创作理念、绘画语言以及风格都是不一样的,只不过这种不一样有人认可,有人反对。我的态度是我们更强调多样性当中的丰富,多样性当中的个性,然后再强调多样性当中的特点。

  双年展与中国:

  我国首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可追溯到1980年,当时正值我国实行改革开放、重开国门之际,西方世界欲借威尼斯双年展将中国拉入国际艺术大家庭。当年我国以“民间剪纸”参展威尼斯,1982年则以“刺绣”亮相水城。这些参展艺术品与双年展宗旨和世界艺术潮流都显得格格不入,也令双年展组委会感到非常尴尬。自此很长一段时间,威尼斯双年展都与中国无缘。直至2003年,我国政府才再次决定以国家身份参与威尼斯双年展,但由于“非典”等原因,国家馆的此次威尼斯之旅未能成行。2005年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上,由今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组织,著名艺术家蔡国强策划的中国国家馆终于落户水城。

  虽然中国国家馆在2003年以前长期中断,但事实上,从1993年开始,威尼斯双年展一直没有中断对中国艺术当代艺术的接触。此时的中国艺术已经经历了美术新潮运动的洗礼,开始产生追赶国际潮流的当代艺术,并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当年14位中国艺术家接受了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的邀请,参加双年展的主题展,也促进了其他顶级展事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心。其后直到2003年,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中国艺术家以此种方式参展。尤其在1999年的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当代艺术掀起了一波不小的高潮,主策展人哈罗德?塞曼史无前例地邀请了20余位中国艺术家参加主题展,占全部参展艺术家的近五分之一,并在策展方针上使中国当代艺术成为瞩目的焦点,当年的国际艺术大奖也由中国艺术家蔡国强夺得。这一届双年展带动了国际艺术界的“中国热”,令中国艺术家成为国际当代艺术最令人注目的新锐力量之一。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刘正花)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