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生命意义的诗意表达

2013-03-25 16:07:32 朱国勤

有感邱蔚丽纤维艺术作品

  邱蔚丽的创作有一根红线,就是对生命意义的不断探究和演绎。

  从邱蔚丽作品的三个阶段(挂毯时期——藤编时期——红罗帐时期)中,可以窥见其对生命意义不断深化的认知。

  邱蔚丽早期的创作以挂毯《状态I号——生命》为代表。作者在这个作品中以各种符号的交错,给予生命状态一个迷幻的多元化视觉样式,袒露她对生命的诞生和延续,在原始意义上的一种观感。

  著名的纤维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林乐成教授,曾经对邱蔚丽获得国际纤维艺术大展银奖的作品《择》作过这样的评价:“《择》寻求的是爱与生命的本真和归属。她选择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最天然的礼物——麻和藤为材料,构成装置性的纤维艺术形态,表现一种经过抉择后的爱与生命的最好状态,那就是牢固的、健康的、可以互相依存和扶携的爱与爱的结晶。藤的韧性与张力,藤与藤之间的紧密连接与贯通,就像人体的经络与血管,共同支持着生命的运动,直至完成生命在人世的轮回。”

  邱蔚丽近年来创作的红罗帐系列则以一种新的方式,试图诠释她对生命意义更深层面的人文探索。红罗帐系列表达的是源自李清照的词“朱樱斗帐掩流苏”的意境。邱蔚丽认为中国传统的诗、词、歌、赋都是高度凝炼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能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唤起视觉艺术家的表现欲望,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经典符号。在这些诗、词、歌、赋的字里行间,我们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朦胧中感受到先人生活的空间。纤维艺术的视觉空间与文学想象意境的结合,古典隐秘情爱和现代艺术隐喻的交融,使邱蔚丽对生命和爱情的表达又找到一种全新的载体。从作品中我们感悟:生命不仅仅只是生存和繁衍,它还包括情爱、愉悦,哀痛、怨恨......

  邱蔚丽的艺术创作有个基本的理念,那就是对双手创作能力的认知和推崇。她认为艺术作品 :通过纯手工来完成,因此它们才具有了生命,有了生存的意义,才具有了一种文化的精神,一种生生不息的顽强的意志,一种经过抉择后的爱与生命。这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承方式的一种深刻感悟和探索,也是在当下后现代主义和后工业社会语境下,人们反对机械化、单一性艺术表达语汇理念的一种皈依。

  她觉得中国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实体,一个延绵不绝、高峰迭起的文化体系。它以卓异的风格,多方面的成就使世人叹为观止,中国传统的纤维艺术和其他一些通过手工创作的艺术形式都是这个文化系统中的鲜明的符号。她的作品大量采用了手工制作,通过编织、染色、绘画等多方面技巧,传承和展示中国博大精深的手工工艺,使其作品从内到外烙下了民族和传统的印记,在视觉肌理、编织结构、象征语汇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视觉表达风格特色。

  从地毯艺术(tapestry art)到纤维艺术(fabric art),纤维艺术有着一个从单一的工艺美术样式到现代的视觉艺术的根本性转变的过程,其中,符号化和符号的表达是最主要的结构性转变特征。邱蔚丽在作品中努力将符号引入到作品,使作品通过符号的象征性与寓意性,将纤维艺术这个传统工艺的艺术样式,蜕变成真正的现代装置艺术作品。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李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