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魂系织茧彩蝶飞,林涛风啸人未眠

2013-03-26 14:58:40 朱怀新

  一、初识林风眠先生

  (1)20世纪30年代西子湖畔

  我认识林风眠先生,是在1935年我考入林风眠先生为校长的前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那时的校址在西子湖畔,孤山脚下,我当时在预科(高中)学习。除了接受正规的课堂教学外。整个西湖(里、外西湖)的每个角落,几乎都是学生校外写生的天地。有一次我随高年级同学,来到西湖葛岭山下,一所幽美、恬静、林风眠先生居住的小院,记得室内挂着很多古典的图画,装饰着民间艺术品等等,艺术气氛非常浓厚。我深深记住的是:林先生院中,围绕草坪四周,满满地种植着各色的鸡冠花。在室内又见到林先生画了那么多幅浓艳、泼辣……鸡冠花的油画。这些普通、平凡的鸡冠花,在林先生的画里,朵朵花、片片叶,都捕捉住它们生长、变幻的气息,显得那么美丽又富有生命力。

  (2)林先生的大壁画

  学校紧靠西湖旁,在古色古香花格子窗的一间屋内,挂着林先生大幅的油画(也有水粉的)、壁画,记得内容有海洋、渔民等等。这些壁画仍然取材平凡的自然风景和普通人民。但表现手法和色彩,与所见鸡冠花绝然不同,是那么古朴、深沉、玄妙、有神秘朦胧诗样的美。

  (3)艺专的图书馆

  30年代,林先生在教学上,为学生设置了拥有大量古今中外的名画图籍,特别是有各种不同画风,不同流派画册的图书馆。不限制,也不分高低年级的学生,每晚夜自修时,都可供给学生借阅。图书馆设在学校音乐系楼上,圆形窗台伸出西湖湖面,同学们趁夜色朦胧,眺远处(市区)灯光闪闪,听湖上浆乐声款款,音乐系琴声回荡,艺术书籍的琼浆,点点滴滴渗入学生的心灵。通过30年代林先生的绘画,不同的表现方法和多方面的教学设施,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使每个步入艺术殿堂的青年,首先接受的是宏观艺术世界的教育与启示。

  二、看林风眠先生画画

  林风眠先生平时多在家中画画,我有幸看到林先生画画,是在1977年初夏(大约)。当时上海中国画院与油画雕塑院未分开,名称“上海画院”时期,画院内部曾举办过“林风眠先生艺术示范讲学会”(题目忘了,大意如此)。 俞云阶是画院的画师,他告诉我这个消息,我早早去画院,坐在林先生身旁,我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林先生亲自边画边讲的情况。林先生作画前向大家微微一笑,接着望望纸面(宣纸)低头思索片刻。以手指悬空比比划划。马上胸有成竹的沾水、沾色、笔上沾了好几种颜色,迅速地落笔,是在宣纸上用国画、水粉画颜色,画的是大丽花,各色各姿的花朵画得很饱满、丰丽,然后画叶片,花瓶、背景,几乎是一气呵成,但在整体过程中,某些具体的部分,有时忽然停下笔来,在画过的地方反复重画,反复以色覆盖;有时是以深色覆盖淡色或者用淡色覆盖深色;有时改变形;有时改变色,神奇的手法,愈画愈妙,愈改愈显得丰润、厚实、多姿多采。围着观看学习的人中有人提出:“林先生,怎么您再画过的地方,反复覆盖修改,画上却一点不污?反而更好看?”林先生问清意思后,肯定地说:“不会污,画画是个人感受,反映个人的思想感情,感到画面需要修改时,有目的地改,大胆地画(改下去),就是为了得到使画面更丰富、更生动的效果啊!”林先生善于发现美,善于运用多种多样手法表现美,大胆不墨守成规,形成了他个人独特的风格,在任何画展场合中,林先生的画都是“前无古人”之作。林先生的绘画风格,为绘画艺术开拓了更高更美的道路。

  三、最后的会晤和教言

  我与林先生最后的会晤,聆听教言,是在林先生上海南昌路寓所。我曾去过两次,先一次是与俞云阶同去,另一次是与杭州艺专女高音歌唱家张权来上海时,我们三个人同去拜访林先生。林先生热情地接待我与云阶在他的卧室谈话,我们与张权同同去时,里室(卧室)已先有客人在内,我们与林先生在他画室里谈心。林先生这两间寓所,给人有着不同的感受,卧室内卧床别致地放在房中央,床的三个侧面几乎都堆积着书报画册,用书架安放着,民间小工艺品装饰其间,四壁有林先生自己的画、画具……林先生是一人独居,然而给人的感觉整洁、明亮、清新、别致,阳光通过浅色有鲜明对比色的图案和窗帘,洒在浅色的床罩上,一切都很简朴,犹如进入林先生的画幅里,享受到了安宁和谐。林先生的外室,有画桌、画具、来客的坐椅,最多的是书架,架上满是书籍,墙上、桌上整齐地堆放着林先生的画。壁炉上装饰着艺术的小瓶罐,墙四周还有木雕、砖雕、敦煌图片等等。林先生女儿的像挂在显眼处,一瓶白色散发着香气的大月季,依在林先生的坐椅旁……这天我们三人拜访林先生,似乎引起林先生不少过去的回忆,他很兴奋与欣喜,谈得很多,很有兴味。难以忘怀的是林先生的教言,林先生指着墙上挂着两幅严肃、极为细致的古典的宗教画,告诉我:“这是杭州艺专赵无极同学早期临摹的油画,赵现在是画抽象画,但基本功学习时,是非常认真严肃的。”当林先生知道我与俞云阶在抗战期间考入前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师承徐悲鸿、吕斯百等先生,而毕业后俞云阶却工作于国立艺专(即前国立杭州艺专)时,他认为能多去几个艺术环境是好事,但多看些不同画派、不同画风的画,善于吸收他人之长,不狭隘、偏见,艺术才能有高境界。林先生微观具体地发现身边普通的美,宏观更新创造独特的画风,正是他胸怀博大,瞩目千里艺术的高境界。他兴奋地谈到他每晚作画到深夜,并把一堆堆自己拓裱的画给我们看……忽然林先生像发言小结似的说:“一个艺术家的一生,像蚕儿吐丝,结茧,然后自己咬破茧丝,美丽的彩蝶才能出茧自由飞翔。”说完他望着我们三人笑笑。林先生,我们永远记住,您是飞舞的彩蝶,您为人类创造美,您是斑斓的彩蝶,飞翔在近代美术的史册上。我们永远学习您。

  永远不忘您的教言:“魂系织茧彩蝶飞,林涛风啸人未眠。”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李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