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85后青年女艺术家如何摆脱“小情小调”?

2013-03-29 16:45:37 蔡卓


论坛现场

  雅昌艺术网讯(蔡卓)2013年3月10日,“素手丹青”2013女性艺术家联展论坛在西湖当代美术馆举行。论坛由前日开幕的展览引发,参展的五位青年女艺术家是童靓、王瑾、成瑶、江帆、谢玲慧,除童靓是70年代生人,其余四位都是中国美院毕业不久的85后。在简要介绍了自己的作品之后,论坛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几位参展艺术家的共性上:她们都是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85后、学习生活在江南、都是女性。她们如何避免自己的作品陷入“小情小调”,是否有可能突破自我封闭的小盒子?论坛嘉宾、艺术家童雁汝南和浙江工商大学教授王音洁为年轻一辈提出了很多建议。

  画自己的生活

  五位艺术家首先介绍了自己的作品,江帆的《待嫁》系列讲述了她婚前和毕业之际的复杂情绪:“我们五个人大家画的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画的自己的生活,并没有架空在什么东西之上,我看她们的画也觉得非常真实。我个人从附中一路上来都非常顺利,没有考试,都是保送上来的,所以我的受挫能力很差,我的《待嫁》系列其实是我在婚姻上碰到的问题,我把这种痛苦画大了,我需要一个地方来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其实老师以前都认为我是一个很开心的小孩子。我画这些画的时候都有点像黑色童话,我把临毕业的迷茫、对婚姻的恐惧都反映在画里。《待嫁》系列从大三开始到研究生毕业,自己在慢慢成熟、慢慢成长。在这个创作里面使用的是我和我老公的故事,只不过我把这个故事更加戏剧化、舞台化,赋予了它一个童话式的外壳,我把我的形象尽量变的具象,让它有东西来代替。创作是在我的一个不大的阁楼上完成的,空间里所有的物体都是我从国外带回来的。画的场景都一一在现,大部分都是写生完成。”

  王瑾是几位艺术家当中最常参展的一位,她一直以都市生活为作画题材。“有个朋友对我的画这样评价:黑暗中有个小人在翻白眼。他的意思是我画得很感性,事实上我是很理性的去画的。生活中我是极简主义者,画面中我也是能少画则少画,每一笔都很冷静和理性。我们生活中常常能看到,不管是人还是场景,都华丽丽的,其实内心真的得很空虚,人和人、心和心之间的距离真的是非常远。我的画面想表达,一群华丽的男男女女在一起,什么都很漂亮,聊得很开心,但是她们真的有在聊什么东西吗?”对于作品的细微变化,她这样解释:“每一个阶段你画的东西,别人看起来差不多,但是其实画的心态已经不同了。我们这几个同学,本科、研究生和毕业之后,这三个阶段都在不停地换男朋友,每一段恋爱会带给你不同的感受,你的画就会传达不同的信息。自己和旁观者可能都感受不到,只是回顾起来的时候才能发觉。我自己其实蛮静的,但是隐藏在静里面的动是最有爆发力的。我妈说我从小到大,不食人间烟火,我会喜欢足球、电影、音乐,但是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所以画面中我也是特别安静、特别冷。”

  王瑾提到的“华丽”和“空虚”也是谢玲慧的作品中关键词。“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是被塑造的一代,被媒体、图像时代催化成长的一代,我们很多情感变化、内在需求不那么明确,有时候状态蛮游离的,看起来是很华丽很健康的成长方式,其实内心很空虚、很空洞。”

  优越感是束缚还是力量?

  童雁汝南对参展的几位艺术家都非常了解,除了童靓是他亲姐之外,其余几位都是他教过的学生。“这五个人中四个人是中国美院油画系科班毕业,从附中、本科一直读到研究生,三个在美院上课,王瑾在基础部,成瑶在成教,江帆在附中。童靓最早学国画,后来转设计,再转艺术管理。浙江的年轻的女画家,她们在自己的空间里慢慢地长,现在画面还没有完全张开。“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王音洁谈到了她对展览的印象:“这个展览特别没有冒犯我,这一次研讨会难能可贵的是,五位艺术家都愿意聊自己为什么这样画画。我感觉女性现在不弱势,其实是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会成为一种力量还是束缚?北京艺术家的表达方式往往会被国家话语或者更宏大的东西嫁接过去,可能自己还没感觉到就已经过去了。我们暂且不说艺术史,说说文学史吧,张爱玲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她从来没有把她的小说中的人、事、背景嫁接到国家话语里面去,包括《色戒》,完全是一个女性很私密的方式,她也完全自成一派,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我们怎么样才能把女孩的优越感从小小的房子里顶出去。浙江、杭州这个地方,如何才能改变呢?”

  南北青年艺术家的这种差别,江帆表示认同:“这边的环境相对安逸、平稳,我身边很多朋友去了北京,变化非常大。生活状态完全不一样,在北京你会很容易被外在的关系和力量所影响。”

  “北京在我去的那一年是有40万的艺术家,能报出名字的没几个,也就是说在那里,艺术家必须打破头削尖脑袋去出位,在出位的时候,人和生活可能是有距离的,浙江相对而言温和的多,相对而言是有感而发,是凭着体验去画画的。”童雁汝南说:“江南的女画家如果走出温室?是一个值得谈的事儿,我们这次展览参展的几位画家都很注意用自己的体验,肉身直接接触她面对的事物,她的身体和事物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很有滋味儿,这种滋味儿是支撑她画面很重要的一个东西。有一句话说,好的脑子是雌雄同体的,是可以打通地域、性别和时代的。”

  如何不陷入“小情小调”?

  

  谈到男女性艺术家差异这个话题的时候,几位参展艺术家表示,她们的性别意识其实已经非常淡了。江帆说:“我们85后这一代人,不太关注男性和女性的分别,只不过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和展示自己,现在几乎不分男女了。”

  童雁汝南则认为,艺术作品的性别特征是不言自明的,“女性在思考画面的时候,更多在描述自己,自传式的,私密性的东西。童靓的画虽然女性特征不明显,《死亡哲学》有70年代的责任感,包括画面的构成有种纪念碑式的感觉,但是从装裱还是能看出这是女人的作品。尽管男性也有小情小调,但是和女性的敏感点是不一样的,这是DNA决定的。”

  王音洁提醒诸位艺术家不要陷入“小情小调”:“为什么一不留神我们就陷入了这种小情小调?在某一种打开的状态之下,那种绝对的每一分钟都在针尖上跳舞的东西,会成为著名的女艺术家表现的力量。谢玲慧的作品中,华丽、颓废,展示的是被词语和图像、被消费景观夺去的生活,你想把这些图像和词语都去掉,办法不多,找到创造力的途径是很辛苦的。”

  “落脚点越来越小,背景越来越广,两头越来越开,中间的空间越来越大,这时候艺术的魅力就出来了。”童雁汝南说:“王教授刚才说的那点东西是最珍贵的,就是剥掉一切以后的那点东西,是最核心的,但是这个东西一碰就没了。打破女性、打破区域、打破时间,所有东西都打破超越上去。越是肉身体验的东西,越是特质清晰。”

  谢玲慧认为,不断的提炼共性关系是她们这一代女画家需要努力的方向:“上帝给我们每个人在每件事情上的挫折和伤害是平等的,很多人越看越小,也有些人越看越大,这种共性就是艺术的力量。三脚猫的东西常常是打在身上只是一拳、一脚,所以力量不够,女性很容易钻到自我封闭的状态当中,我们需要不断的提炼共性关系,而提炼出这种共性需要时间去磨炼。”

  ,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蔡卓)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