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直观鲁迅

2013-03-29 18:37:54 未知

  直面物事:鲁迅的生命贯穿着艺术。一位艺术人:不画画的画家,亲自画的设计家,兼画过死人解剖图的曾经的医生。艺术不负载思想,艺术就是思想,因为思想是生命的形式。艺术是生之事,也是死之明显,因为死是生的部分。直观鲁迅:鲁迅的生命,在死中行走。这里可以说:鲁迅的灵魂,寓于这些物事的优孟衣冠形容之下。直面这些物事,触摸鲁迅的虽死之生。

  不做空头美术家:空头之于实物。然而何为“空头”?执迷于“精神”:“至于怎样的是中国精神,我实在不知道。”他就是这样“蔑弃古训”。执迷于自己:“中国的木刻,我看正面临危机……似乎作者都已松懈。有的是专印自己的选集,并不选择。”他这样说只有几年“历史”的艺术运动。艺术与生命,看来都易于流向“空头”;解救之策,并不在于实实在在的物事:无所畏惧无可阻挠的大步前进的生,与利落的“速朽”的死,才是道路。人生如此,相对于空头的实物亦然。

  收藏与拿来:收藏关乎生死,牵制于生之流与变。面对实物,如对其人;人事有代谢,江山物事亦有古今。最令人感慨者,也在于物事亦变。收藏者鲁迅之于其收藏:鲁迅已逝,其物犹存。然而,如果我们无法建构鲁迅之灵与精神,这些物事亦处于死之中,与鲁迅无涉。必须带有紧迫感地指明:“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的 “拿来主义”并非仅适用于外国之物:这里所见者并非只是为了存放至永恒。或者说,今之视鲁迅与鲁迅收藏者,当放出自己的眼光。否则,只多了“空头”观者。

  激情与诱惑:仅中国碑拓与画像就逾6000余。走近“文物”,走近收藏的激情。收藏家的激情临于记忆之混沌:众多物事,众声喧嚣。它们在诉说什么?它们中的平衡与秩序何在?多少记忆弥漫其间,令人欲罢不能?从生到死到此时此处的鲁迅,其实原是复数的。“我喜欢豪华版,也许毕竟是小资产阶级的缘故吧。”晚年的他如是说。在最高的意义上,收藏者的态度是继承人的。如何继承?继承不止于“存放”,还有“毁灭”。遗产从来不是自然而来赠予;遗产乃是使命,它需要抉择与担当。因为所有能继承的遗产都只能是现在者的生存:我们是自己实在生活的见证,是当下历史的人质,因此必须抵制记忆的强大诱惑。为了生的忘却:“为了忘却的纪念”提醒着后之为收藏激情引诱者:“聊借图画怡倦眼”。这些实物之上,栖息着战士因为思与战斗而来的眼光,与安逸的书房研究家两途。

(责任编辑:李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