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在杭推进艺术品市场鉴定管理试点工作
2013-03-30 11:54:29 未知
假设你有一幅古画。
你一定想知道:这幅画的价值几何?
那么,接下去的问题会是,到哪里去找一个可信的鉴定机构?鉴定专家会给出怎样的答案,收费又怎样?
这些问题,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答案。
日前,杭州进行了一场文化部的艺术品市场鉴定管理工作会议,要在浙江、江苏、湖南、陕西、广东和北京六省(市)设立权威鉴定机构。艺术品鉴定管理试点工作,已经列入今年文化部的重点工作。
这意味着:“国字号”的艺术品第三方鉴定评估机构要来了——在浙江,唯一一家鉴定机构试点将设在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中心。
这是一项直接针对如今混乱艺术品鉴定行业的浩大工程。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24%的爆发式的年增长率和频频出现的“金缕玉衣”、“汉代玉凳”等艺术品鉴定乱象的强烈对比之下,对权威“第三方鉴定机构”的呼声尘嚣直上。
但这项工程,远非一句话那么简单。
争论一
依赖科技,还是依赖专家眼力?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研究中心主任尹毅讲了个故事。
一回,某学者藏家拿来了一幅疑似宋画。当时有看过画的专家认为对此画的估价是4亿人民币。这位藏家拿着画到了尹毅的实验室。二人在实验室外聊了半小时天,检测报告出炉。拿到报告的尹毅对藏家说,你的4亿现在已经不到40万。
在仪器的介入下,画中的一种颜料被发现:群青。这种颜料,传入中国的时间在宋代以后。
科技介入鉴定,正在越来越被众多机构赞同。东南大学的博士后张马林甚至认为,必须强制推进科技鉴定:这是艺术品鉴定的趋势。
但也有与会专家对此表示了隐忧: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从艺术品造假到鉴定造假,里面的水太深。但巨大的利益同样驱使大量的机构以科技的方式介入这一领域。一旦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书画鉴定主要靠一些仪器和操作仪器的门外汉来完成,书画鉴定将走向另一种混乱。持这种观点的专家不在少数。
某不愿提及姓名的专家说,中国字画的鉴定远非纸张笔墨断代那么简单。科技在如今当然是需要的,但只能作为一个辅助手段。中国依靠人品、眼力、经验的传统书画鉴定,之所以能存在千百年,是有它的道理的。即便是在科技鉴定历史久远的西方,一幅重要作品的鉴定,最终起主导因素的依旧是专家的学识眼光。而至于评估画的价值,机器就更无能为力了。
之所以需要科技的强势介入,也许同中国目前艺术品市场的现状有关: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人品、眼力、经验兼备的专家,都是稀缺资源。
无论如何,千百年来单纯依靠专家眼力的鉴定传统已经被打破。
争论二
鉴定费,怎么个收法?
作为鉴定评估中心的代表,西泠印社鉴定评估中心主任叶子在谈到西泠的做法时,非常强调“非盈利”三个字。
在叶子看来,这是西泠印社鉴定评估中心能聚集起一批人品与眼力兼备的国内顶尖的鉴定评估专家的先决条件,“很多的鉴定评估专家来自博物馆系统,非盈利的性质,能让他们坦然地来从事这项工作。”
主动隔绝巨大的利益,也就隔绝了造假滋生的土壤。在他看来,要保证权威,必须要同利益彻底分离。
尽管不那么绝对,但一些专家都提到了切断鉴定费用与最终鉴定结果之间的联系。
艺术品鉴定市场目前通行的收费标准是,最终鉴定结果的1%-5%——最终鉴定结果呈现的价格越高,鉴定机构的获益也就越大。这一连带关系,是造成鉴定市场混乱的杀手之一。
采用一个固定价格,似乎是比较合适的方式。但鉴定价格与被鉴定艺术品价格完全分离,似乎也是一项难度不小的事情。在完全采用科技鉴定的条件下尚能实现,一旦鉴定专家介入,就会产生问题。以西泠鉴定评估中心为例:几十万元的画作,参与鉴定的专家人数
为3-4人,几百万元以上的画作,就需要7-8个专家。专家鉴定彼此独立,并采用一票否决制。如果“免费鉴定”能够成立,问题自然不存在,但以目前艺术品市场的膨胀而言,“免费的午餐”是否有实现的可能?
争论三
如果艺术品有一张“身份证”?
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龙翼飞谈到“艺术品登记制度”的推进。
换个说法,就是给每一件艺术品做一个身份证。这样,艺术品进入流通市场,就能保证其来源。由登记制度建立起的巨大艺术品数据库,可供未来投资者、收藏者、艺术家查阅,以此对市场流通的作品进行初步鉴别。
但“艺术品登记制度”同样有着相当大的局限性。
首先,艺术品等级制度针对的只是在世的艺术家,且艺术家必须自愿将其作品登记。艺术家作画,很多的状况下都是为了探索、参展、送朋友、自娱,这时候不会想到去登记,这些作品过后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流入市场;而对于年轻艺术家而言,登记和查询系统是否收费?会不会很昂贵?都是问题;而这还只是在源头层面遇到的问题。
其次,如果艺术品已进入流通领域,再去登记,就将重新绕回“辨真伪”的圆圈里来。
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实行艺术品登记,登记管理机构的权力自然放大,在目前处处缺少监督机制的体制下,登记管理机构会不会权力寻租?
而对于市场上流通的更出色的不在世艺术家作品,“艺术品登记制度”表示无能为力。
但无论如何,“艺术品登记制度”依旧是一个未来的方向。
市场上的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画作,假画非常之多(以上画作与本版内容无关)。
(责任编辑:张晓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