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价申遗,该还是不该?
2013-04-01 09:08:24 关东客
【事件】有媒体报道,陕西未央宫遗址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需125亿元。
【观点】未央宫申遗问题不在于申不申报,而在于大规模的拆迁和动迁有无必要,是否合理。
近日,有关陕西未央宫遗址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一事引起广泛关注。未央宫是汉长安城的皇宫,更是申报“丝绸之路”项目的重要一环。据相关媒体报道,到蛇年春节前,未央宫遗址“丝绸之路”申遗区已完成了9个村近4000户村民的拆迁安置,兑付拆迁资金近10亿元。整个未央宫遗址申报“丝绸之路”项目需要资金125亿元。
申遗向来所费不菲。不过与未央宫125亿元的大手笔相比,其他的申遗项目还是相形见绌。据了解,之前投资最大的项目当数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拆迁工程,拆迁避暑山庄外八庙景区周边5200多户, 130万平方米,耗资87个亿。其他的申遗项目尽管投资过亿的不少,但上百亿的不多。
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未央宫当然具备申遗资格。我国很多文化遗产都有这个资格。截至2012年,我国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项目有30个,已经进入世界前三甲。这个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目前国内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依然争先恐后,排队等候的更是为数不少。相较而言,未央宫已经走在了前列。
投资125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究竟值还是不值?对于未央宫以及当地政府而言,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而且确实也有不少文化景点凭借世界文化遗产的招牌“飞上枝头变凤凰” ,前期的投入虽大,后期的收益也颇丰。另一方面,有了世界文化遗产这块招牌,当地政府也可以作为招商引资抑或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绩,拿出来炫耀一番。不过并非所有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都是如此,有的非但没有增加旅游收入,反而成了当地政府的累赘,“赔本赚吆喝” 。正如著名学者、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所言,目前中国的“申遗热”有两个误区,一是把“世遗”等同于“摇钱树” ,二是误以为所有的“世遗”都是先进文化。
未央宫申遗的问题其实不在于申不申报,而是在于这种大规模的拆迁和动迁有无必要,是否合理。从目前国内申遗的情况看,我们所采取的其实是一种“清场式”的申报,民居要拆,企业要搬,本来很有人气的景区非得弄成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其实在这一点上,澳门古城“不拆迁而成功申遗,不拆迁而优化保护”的申遗经验值得借鉴。而且世界遗产的考核评审,从未鼓励“过度保护” ,以牺牲遗产地的社区居民利益来换取遗产保护的“视觉效果” 。在国际上,世界遗产地罕有大规模拆迁和动迁。
与国内申遗的热潮相比,欧美等不少国家早已不再热衷于申遗。美国从1995年就不再申报,也几乎没有项目再入围世界文化遗产,而英国于2008年宣布不再申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申遗的花费巨大;另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发现,每年世界文化遗产景点所带来的收入,远不及维护成本。投资125亿申遗,即使成功了,凭借未央宫的门票收入何时能回收成本?不知道这个经济账有关部门算过没有?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