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不连续—“K11贵阳艺术村城市零件工作室”十人油画作品展

2013-04-07 18:41:59 宣宏宇

  Discontinuity at Huafu Art Space

  不连续一“K11贵阳艺术村城市零件工作室”十人油画作品展

  2012年9月1日 一9月20日

  华府艺术空间

  在艺术媒介日益显示出其非凡的传播力量的今天,“当代艺术”已经成为了一个时髦的文化标签,一种已经在现代生活的庙堂与江湖之间游刃有余的艺术形态。然而,它却至今依然是人们正式谈论中的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这其中的缘由大概不仅是因为几年前经济危机引发的当代艺术市场崩盘,而更根源于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作为一种对立于“传统”的艺术形态,“当代艺术”的价值标准何在?

  “当代艺术”的价值标准并非一个艺术学科内部的问题,而是一个关涉到我们思维方式的问题。从整个社会文化历史来看,“当代艺术”在其发端处就已然同“传统艺术”作了认识论上的决裂。前卫性的继承并非对某种具体语言形式或内容的延续与拓展,而总是与其同时代的问题相关,即它的参照系不是历时的纵向线索,而是共时的横向比对,它直接地对当下现实做出反应。在前卫艺术产生的那个时代(20世纪初),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系列绝非偶然同时发生的事实:哲学上非理性主义的兴起,宗教上上帝权威的没落,政治上个体意识的觉醒,科学上量子理论的建立等等。所有的这一切意味着人类思维的一个根本性转变的开始:由确定性到不确定性。

  当然,关于不确定性的思想古来有之,从思想史早期的怀疑论到后来的经验主义都一直在对世界的确定性提出质疑,只不过这种质疑直到基于量子理论的实验才获得具体的证据。上个世纪那场发生于科学界两大巨头(波尔和爱因斯坦)之间的争论,实际上已经超越了物理学科的范畴,而直指形而上学的终极问题—世界之存在是否具有确定性?尽管我们也像爱因斯坦一样留恋经典物理所描绘的那个实在的、确定的和连续的世界,但面对量子理论在实验及技术实践方面所展示的力量,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对世界及自身的看法。有意思的是,在遭到物理学质疑的同时,实在论与决定论也在哲学界受到了广泛的批判(在不同的角度,海德格尔和波普尔是两个显着的例子)。在艺术方面,现代艺术的诸多实践和伽达默尔的现代阐释学理论也通过颠覆经典艺术的创作法则和欣赏法则而应和着文明史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由此可以发现,探究“当代艺术”的价值标准问题不在于去寻求(事实上是重建)一个独立于“传统艺术”之外的鉴赏法则体系,而在于否定了这样一种体系的存在之后,如何去建立作品与观者之间的真切联系。

  鉴于科学成果带来的启示,在此借用量子理论中的关键词之一—不连续—作为本次展览的标题,旨在引发一种溢出既定“艺术”概念之外的联想,以激发我们从更鲜活的角度来观看艺术作品。实际上,“K11贵阳艺术村城市零件工作室”的艺术家们的作品也正需要这样一种开放与互动的观看方式。

  作为一个近年来十分活跃的艺术群体,“K11贵阳艺术村城市零件工作室”的艺术家们对我们来说早已不陌生,尤其是在上海华府艺术空间这个地方,他们已经是第二次亮相。关于“城市零件”的艺术家,就像在去年的“猛然间”展览上我们已经讨论过的那样,他们之所以可以被视为一个群体,是因为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有着一定的共同爱好(尤其是画画),并且可以相互欣赏、相互批评地聚在一起;同时,他们也不是一个集体,他们有着各不相同的经验和观念,也有着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审美趣味,因而也就总是在同一个展览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由此,一方面,“不连续”一词也就像它原本被用于描述扑朔迷离的波粒二象性那样,正好可以用来形容“城市零件”中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另一方面,“不连续”也是对每个来自“城市零件”的艺术家的创造性的写照,任何一种模式化的法则都不适用于他们那些基于当下经验的作品,无论是理论家还是他们自己,都无法预测未来的状态。当然,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才让创作对他们来说始终有着无穷的乐趣,让每一次展出的作品对观者来说总是充满悬念。自“猛然间”之后,他们又有些什么新作?这些新作在艺术语言上有些什么样的突破?它们将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样的新感受与新思考?这是值得期待的……

(责任编辑:李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