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廊故事】电影人邹鹏:收藏当代艺术就是收藏创造力
2013-04-11 00:04:31 罗书银
藏家 电影导演邹鹏
(雅昌艺术网讯 罗书银)从去年开始进行的雅昌艺术网【画廊故事】雅昌讲堂已经持续开展两季了。在过去的11期中,我们已经陆续向大家介绍了每个画廊不同的背景和发展状态。时间进入了2013年4月3日,本年度的【画廊故事】雅昌讲堂第三季第一期我们来到了798艺术区的仁艺术中心。此次【画廊故事】雅昌讲堂由雅昌艺术网画廊频道主编裴刚策划并主持,邀请了仁艺术中心负责人冰冰,独立策展人田华丰,艺术家杨冬雪,以及电影导演邹鹏作为讲堂的嘉宾。
仁艺术中心创立于2002年,为最早进入798艺术区的画廊之一,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在这十年中,中国的画廊业经历了从最初的发展到快速膨胀的时期,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整个画廊业进入了调整期。本期【画廊故事】将围绕仁艺术中心的诞生,发展历程展开、讲述这个在798艺术区走过了十年历程的画廊的故事。
嘉宾邹鹏是一位电影导演,他与画廊的关系是他通过仁艺术中心购买杨冬雪的作品,是杨冬雪作品的藏家。他认为,收藏当代艺术其实是在收藏一种创造力。他说道:“刚才第一次听到冰冰的经历,挺有意思的。因为我做电影的,我讲故事,我先讲我个人的故事。刚刚说一个时间点是2002年,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当代艺术,脑子里没有这个词,我大概2006年的时候在广东知道了“当代艺术”这个词,当时也是通过一些信息知道的,后来有一个广州美院油画系毕业的毕业生,也是我的一个朋友,我说:‘我发现一个词叫当代艺术,你给我讲讲什么叫当代艺术?’我们俩当时在一个咖啡厅,坐在窗边喝咖啡,他说这么跟你解释吧,艺术就在咱俩坐这儿,当代艺术在窗外。我当时真懵了,不懂。”
“后来我来北京了,到了北京开始陆续知道了,有哪些作品,有什么故事,有人开始给我讲,但是我仍然还是在寻找,不明白跟我有什么关系,但我隐约地感觉我喜欢。后来因为电影,我去了欧洲,去巴黎,卢浮宫、蓬皮杜都去参观,欣赏艺术。我发现蓬皮杜博物馆的艺术是我最喜欢的,实际上蓬皮杜都是当代艺术,我在蓬皮杜去了一次没够,我又找了时间去了,花了两天的时间在那儿转,所有的东西都吸引我,后来我知道那些都是很有名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比如说杜尚的椅子上放个自行车轮什么的,它吸引我,到后来,我越来越喜欢了,但还是发现跟我没有什么关系。”
“第一次他(杨冬雪)的个展的时候我来了,我印象特别深,我从进了门看了一圈,从楼梯走上去有一排手稿,一下就把我吸引了,我用我的方式悄悄地说这东西卖吗?他们说可以收藏。我说多少钱?他说多少钱一张,大概十三张我都喜欢,后来我一想,我下决心了,十分钟以内,我说我要买一张门票进入当代艺术,我要跟它发生关系,真的是这么想的。当时我买了两张冬雪的作品,就从那一刻我跟这个画廊发生了关系,我跟杨冬雪发生关系了,这是我亲身的经历。这件事又过了几年了,艺术家杨冬雪和画廊在成长,我跟他们一起也在成长。今天我比第一次问什么叫当代艺术;第一次去看蓬皮杜;第一次买那两张门票,我认为我受益了,我今天越来越感受到它跟我发生关系了。”
“我是做电影的,我原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电影上,现在我总结近两年来,我许多时间是去看的展览,当代艺术这一块。我发现了它刺激到我了,它刺激到我的想象力,很具体,后来我发现越来越具体,它跟电影很像,所以我越来越喜欢,作为一个藏家,我是尽力而为,我肯定慢慢来,我也不着急,我就是尽我所能,希望能收到他的作品,他的作品我喜欢我还会继续收藏,这个很有意思,我也希望这个不断影响我。”
“现在我儿子马上读大学了,春节假我陪他几天,跟他有一次深入交谈,我问他大学想报考什么专业?我就把我的经历讲给他听,我说爸爸四十多岁了开始有一种新的体验,就是收藏艺术,然后去看各种展览,关注这个东西,我的收益就是他会刺激我的想象力。接着我带他去上海当代艺术中心,民生美术馆,去看展览,之后交流,他也有感觉了,他说爸爸这个东西刺激我的想象力了,我说对,爸爸就是近几年觉得在创作上有点儿枯竭了,需要新的东西去刺激我,这个就给了我一个方向。后来我说儿子你真幸福,你17岁已经开始接触这个东西了,我40岁才开始接触,但是我觉得还好,不晚,我乐在其中。比如这间画廊,我特别期待它再做各种展览,因为我已经开始到处看了。”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