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的价值在于传统生产工艺
2013-04-13 17:26:54 未知
宣纸闻名于唐代,因地制宜,采用皖南地区特有的青檀树皮、沙田长秆籼稻草、杨桃藤等原料,经过浸泡、灰掩、蒸煮、漂白、制浆、水捞、加胶、贴洪等十八道工序,从材料生长,到纸张制成,历经五年时间。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成为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的书画纸,所以广受欢迎,使用最为广泛。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历代文人雅士,对文房四宝特别是纸张都非常讲究,西汉末年造纸术的发明也正是这种需求的产物。欧阳询、颜真卿、张旭、李煜等都对宣纸爱不释手,甚至都有属于自己的定制品。
按纸面洇墨程度不同,宣纸可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写意山水多用生宣。熟宣宜于绘工笔画。其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介乎前两者之间,“玉版宣”即属此类。
不同材料、种类、品牌,甚至同一家生产的但是年份批次不同的纸张,在上述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差距,因而写字画画想找到合适的、衬手的纸张并不容易。
一直以来,以好纸为载体的名画屡创天价,使人们忽视了宣纸本身的价值,其实,真正的宣纸本身就很珍贵,特别是老宣纸在拍场上的表现不俗,有的一刀就卖到上万元。
1968年以后,中国造纸术进行了技术变革与创新,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工业化生产,采用烧碱、漂白液对宣纸的材料进行漂白,严重降低了宣纸的寿命,做出来的宣纸,若不经特殊包装,保存时间很难超过百年。目前市场上能称之为宣纸的,有很大一部分是书画纸,即使是用某些知名的企业的产品与古代的宣纸相比,无论是用材还是工艺,都不可同日而语,收藏价值存疑。只有采用最传统的宣纸生产工艺,才可基本实现“纸寿千年”。
近年来,有着“纸中之王”美誉的宣纸价格一路上涨,呈现出“纸比金贵”的现象,让宣纸这一极具中国传统风格的物品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