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记明代《蒙古山水地图》手卷亮相保利春拍

2013-04-15 11:14:01 未知

  雅昌艺术网讯 近日获悉北京保利春拍征集到了一幅明代33米长的《蒙古山水地图》。此幅地图曾在2011年10月参加过意大利罗马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丝绸之路”展览,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这件《蒙古山水地图》手卷是中国文物的重大发现,对其研究更是考古探源、学术攻关的一项重大课题。

  《蒙古山水地图》原图为明代中叶宫廷专为皇帝绘制的绢本地图,图上绘制了从明朝的边关嘉峪关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数千公里线路上的主要城池和山川地貌,并用汉语标注了211个由突厥、蒙古、波斯、粟特、阿拉伯、希腊、亚美尼亚语等音译而来的明代地域名,涉及了欧、亚、非三大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黎巴嫩、突尼斯、土耳其,堪称“明代丝绸之路地图”,反映了丝绸之路的最后的辉煌,为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5月1日至4日,保利拍卖将与旅游名城甘肃嘉峪关市政府合作,在当地举办“起点-明代丝绸之路地图嘉峪关大展”,展出保利八周年春拍重要拍品-描绘了明代丝绸之路全貌的33米巨幅绢本青绿山水地图手卷《蒙古山水地图》。

  绢上的“丝绸之路”——记明代《蒙古山水地图》手卷的发现与研究

  刊载于(《中国文物报》2013年1月30日5版)   作者:赵 榆

  2011年10月20日,在意大利罗马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为期三个月的“丝绸之路”展览如期开幕了。展厅内,一个长30多米巨型展柜中,展出的长30.12米、高0.59米的中国明代绢本《蒙古山水地图》手卷,引起巨大轰动。当地媒体对此次展览纷纷报道;同时,来自意大利米兰,以及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博物馆,纷纷表示欲邀请展览的意向。此前,在罗马街头的一些公共场所随处可见此展览的宣传海报,海报的主题图片正是这件被展开一角的《蒙古山水地图》手卷。前期的宣传已让欧洲各国学者翘首以待,更吊足了当地人及游客的胃口。

  展览大获成功,参观者被中国人早在十六世纪掌握的地理知识所折服,更为中国文物考古工作者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所感动,无不为之啧啧称赞。随展还提供给各国学者由林梅村教授历时近八年才完成的30万字专著《蒙古山水地图》一书。

  这件《蒙古山水地图》手卷是中国文物的重大发现,对其研究,更是考古探源、学术攻关的一项重大课题。《蒙古山水地图》原图为明代中叶宫廷专为皇帝绘制的绢本地图,图上绘制了从明朝的边关嘉峪关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数千公里线路上的主要城池和山川地貌,并用汉语标注了211个由突厥、蒙古、波斯、粟特、阿拉伯、希腊、亚美尼亚语等音译而来的明代地域名,涉及了欧、亚、非三大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黎巴嫩、突尼斯、土耳其,堪称“明代丝绸之路地图”,反映了丝绸之路的最后的辉煌,为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也向全世界展示了我们祖先为世界文明所做出的贡献。

  当听到《蒙古山水地图》手卷在意大利罗马国家博物馆展览成功的消息,我蓦然想起十年前此地图从日本征集回国的情况。

  那是2002年,收藏家易苏昊、樊则春两同志去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征集中国文物。藤井早年游学中国上海等地,后经营纺织品和棉花贸易而致富,跻身于日本关西财阀。因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在汉学家指导下大肆收集中国文物,从商周青铜器到宋、元、明、清字画无所不包,于1926年10月,在京都市左京区专门资助建立了藤井有邻馆,将他得到的文物集藏于此。其中很多文物他都秘不示人。现在回流到中国内地的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手卷,阎立本的《孔子弟子像》手卷、米芾的《研山铭》手卷、西周青铜器三牛尊、清乾隆《八徵耄念之宝说玉屏风》等,皆出自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所藏。

  易苏昊、樊则春两人此次京都之行,在藤井有邻馆偶然发现了一件所谓“清代青绿山水画手卷”。此图作小青绿,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绘制,尤其开头嘉峪关部分,山石间勾略皴,用笔细劲而块面分明,并以清淡的石青和浅浅的赭石加以渲染。树叶的勾、点、染亦见疏散,敷色也清淡。作品构图采用平远的手法,重山连绵,错落有致,山间雄关萧寺,从绘画风格上看,明显地透露出明代中叶,吴门画派仇英的风格。为此,他们与有邻馆几经协商,最终花巨资以“青绿山水手卷”的名义,征集到了这件《蒙古山水地图》手卷。

  因为此手卷右下角磨损比较重,但首尾相当齐整,显然经过剪裁,重新装裱过,所以既没有画家名款也没有年款。回国后,易苏昊、樊则春马上邀请有关专家进行鉴定。时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的傅熹年先生(现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仔细观看了全图后,认为手卷从绘画风格上来看绝非清代之物,至少明代中期以前的作品,从手卷内容来看,全卷绘制了二百多个地域名,很可能是一幅古代地图。于是,他建议请教地理专家进行鉴定。当时文物界熟悉的地理专家谭其骧先生已经逝世,其他专家尚不了解。因此,易苏昊同志决定与国家文物局联系,希望国家文物局给出鉴定意见,如此图确有重大文物价值,他愿以原价优先提供给国家,然后由国家文物局调拨给新疆博物馆,让新疆博物馆对该图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新疆文物局局长岳峰同志是我的学生,当时正在文化部带职进修学习,他听到这个事情后非常高兴,还特地向我了解有关情况,并主动与国家文物局有关部门联系落实此事,但因各种原因,此事最终不了了之,岳峰同志只得悻悻而归。

  凭着多年的研究积累和工作经验,自征集回这幅“画”起,易苏昊同志感到它不是一件普通的“画”,就下决心一定要搞清楚。因此图在有邻馆时秘不示人,所以在日本没人研究过它,而国内对其更是一无所知。时间一晃两年过去了,可对“青绿山水手卷”的鉴定却毫无进展。这件“手卷”是一幅山水画儿呢?还是一幅地图?如果是画儿,那么它是何时、何人画的呢?如果是地图,它又是一幅什么内容的地图呢?这些问题像石头一样压在易苏昊的心头。正在“青绿山水手卷”鉴定、研究工作陷入停摆迷茫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王世民同志传来佳音,他告诉易苏昊同志,一位名叫林梅村的北京大学考古系年轻教授对于古代西域很有研究,不妨请他来作专题研究。易苏昊同志闻得此讯顿有柳暗花明之感。在王世民同志的引荐下,2004年1月,易苏昊与林梅村两人见了面,之后,林梅村先生欣然接受了易苏昊同志的委托,开始着手研究这件“青绿山水手卷”。

  林梅村曾经师从季羡林、宿白、马雍、蒋忠新等著名学者,早年任职于中国文物研究所,1994年起在北大考古系(现为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主讲丝绸之路考古。现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他对于《蒙古山水地图》手卷的鉴别与研究,首先得到了宿白先生的充分肯定和一定的具体指导,鼓励他尽快拿出研究成果。经过长达近八年时间的潜心研究,查找了数百种中文、日文、西文文献资料;并通过参与帮助中央电视台摄制《1405——郑和下西洋》、参加中国国家博物馆蒙古高原考古队等工作,林梅村教授实地考察了东南亚、中东、土耳其等国的郑和史迹以及蒙古国匈奴、突厥、蒙古汗国遗址和文物;又多次到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台北故宫、中国香港、日本东京、意大利等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寻找线索;还拜访了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郑培凯教授、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屈志仁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尹吉男教授、上海博物馆单国霖先生等专家学者;诚邀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徐文堪先生、上海图书馆许全胜先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吴平教授、台北故宫博物院卢雪女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世民先生、任超先生、魏正中先生等帮助,以及得到马键、蓧原典生、盛洁、李高峰、沈勰等北大博士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等帮助查找资料,披沙拣金,最终撰著成《蒙古山水地图》一书,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先生题写了书名,由文物出版社在2011年9月出版了。

  我有幸认真阅读了《蒙古山水地图》一书,被林梅村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所感动,也被我们祖先在明代所掌握的世界地理知识所震惊。

  《蒙古山水地图》手卷,缣帛设色,为中国传统手卷式地图,原图应长40米,从嘉峪关到鲁迷(时为奥斯曼帝国首都,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城),堪称明代丝绸之路地图。此图有两个明代刻本:一个是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刻本《西域土地人物图》,收入马理等人纂修的《陕西通志》;另一个是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刻本《西域略图》,收入明代无名氏《陕西四镇图说》,《蒙古山水地图》手卷为《西域土地人物图》等各种版本的母本。后来此图流落民间。

  林梅村教授根据这些文献资料考证出,现存的《蒙古山水地图》手卷应绘制于明嘉靖三年至十八年之间(1524——1539年),且现图只是原图的四分之三,另外的四分之一、有近十米长的部分则被人割去了,地理范围应是从天方到鲁迷(时为奥斯曼帝国首都,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城)。现图为30.12米,从嘉峪关到天方(今乌沙地阿拉伯的麦加),211个明代地域名。图上题签虽被撕掉,但图背面有尚友堂题签“蒙古山水地图”。尚友堂为明清著名书坊,曾因刊刻明代小说家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闻名于世。所谓“蒙古”实乃称雄欧亚大陆的蒙古四大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金帐汗国)的后续王朝。如果说《郑和航海图》(即《武备志·航海图》)是明朝与西方海上交通的真实写照,那么《蒙古山水地图》手卷则全面反映了明朝与西方的陆路交通,两者充分展示了明代中叶中国人丰富的世界地理知识。

  《蒙古山水地图》手卷从一件秘藏的不被世人所知的“青绿山水手卷”,尘封几百年后,经过林梅村先生近八年的披沙剖璞,尤其是在台北故宫发现了此图的宫中彩绘抄本,这个抄本为明代兵部或礼部用图,证明《蒙古山水地图》原本为嘉靖皇帝用图。这是21世纪中国文物考古重大新发现,被专家称之为唯一能与现存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藏中世纪世界地图《伽泰罗尼地图集》(1375)、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洪武二十三年《大明混一图》(1389)、京都龙谷大学大宫图书馆藏朝鲜李朝太宗二年《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1402)、威尼斯马尔西亚那国家图书馆藏《毛罗世界地图》(1459)世界四大地图相媲美的大地图,让人无比的兴奋!《蒙古山水地图》手卷的问世,必将推动丝绸之路历史、考古、语言和地理研究的深入,为当今中国学术乃至世界学术开辟一个新的学术天地。

  林梅村先生为了抢救这件“国宝”,尽心竭力,耗时长达八年的时间,孜孜矻矻,其严谨态度和科学精神,堪称文博界的楷模,显得难能可贵!

  现在文博界很多专家都在为文博事业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着,还有很多专家近几年,用他们渊博的学识,在文物艺术品市场上为国家抢救出众多的国宝。诸如,1993年著名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冯先铭两先生从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以120万港元购回的大明成化“青花庭院文物盖罐”,此种盖罐现在世界仅存四件,两件在美国博物馆无盖,一件在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为残件无盖,保存完整又带盖的仅此一件。1995年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先生力主从北京翰海拍卖公司以1980元购买的北宋张先《十咏图》手卷。2002年启功先生力主从中贸圣佳拍卖公司以2999万元购藏的米芾《研山铭》手卷。2003年时任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著名书画鉴定家萧燕翼先生力主从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以2200万元购藏的隋贤书《出师颂》手卷。上海博物馆汪庆正馆长分别以500万美金购买的“翁氏藏书”、《淳化阁帖》。2009年傅熹年、章津才两先生帮助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把一件被定为“苏州片”的书画,纠正为宋人《瑞迎图》手卷,抢救了一件国家博物馆一级文物。2004年中贸圣佳拍卖公司征集到一件清乾隆皇帝《八徵耄念之宝玉屏风》,经过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广文同志考证,此屏风为清东陵乾隆墓隆恩殿丢失之物,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是一件十分珍贵的文物。还有一件清乾隆《黄玉觥》,第一次标为明代《黄玉匜》,第二次经过张广文同志认真考证,查考了乾隆御制诗全集等文献,重新定名为清乾隆御制《黄玉觥》,从一件浇水用的器具,正名为宴会上觥筹交错饮酒的酒器,身价倍增,等等,不胜枚举。从这些事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文博界需要的正是这样有责任感、肯钻研、不追名逐利的专家,只有在文博界树起这样的正气和新风,才能充分发挥出文博界的优势,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郑晓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