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烨:朱小钧讲“收藏从兴趣出发”
2013-04-16 11:39:51 刘 烨
近日,2013年度首场“四方沙龙”讲座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行,《投资与理财》杂志社副社长朱小钧以《心与物游——艺术改变中国》为题,剖析了艺术与市场背后的奥秘。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高速发展、规模膨胀
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的“四方沙龙”自2005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80多场学术系列讲座。
当前,我国的艺术品收藏和市场在经历了长期的高速发展后进入到新的调整期,其进一步的发展趋势引人关注;另一方面,在艺术品市场高涨的同时,也频频暴露出真伪纠纷、拍卖做局等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争议和广泛关注。今年,“四方沙龙”把目光投向了艺术市场,并以“美的生命——艺术与市场”为主题,从3月开始,于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办该主题系列讲座,邀请业内专家对中国艺术市场发展历程以及对艺术生态的多种影响进行剖析并与观众交流。
今年首场讲座的主讲人朱小钧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微博]。他从中央艺术市场这些年来的发展、发育和成熟,经历的跌宕起伏的故事,结合一些艺术市场的典型案例,来梳理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历程以及分析其未来的趋势。
在我国,艺术品成为热门是最近10年的事情。朱小钧认为,我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是:高速发展、规模膨胀。“2003年开始提速,2010年成为最大的拍卖市场,2011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2012年出现调整。由于大量的资金涌入,使得中国艺术品市场量价齐升而且提升非常快,因此在业内有一种说法,认为我国的艺术品市场可能过早地透支了未来10年的涨幅。” 朱小钧说,艺术市场的另外一个趋势是金融投资属性在加强,出现了各种的基金、交易所、信托理财的计划。2009年,我国市场开始出现亿元拍品,进入“亿元时代”。现在看来这些过亿的拍品基本上都是投资的金融属性的行为,他们大多数来自国企和大的上市公司的投资。 在回顾了我国现代艺术品市场发展历史之后,朱小钧总结,艺术品市场真正的发展趋势大概有四点:一是短期之内拍卖市场一家独大;二是画廊的国际竞争力开始逐步加强;三是艺术品的金融化趋势已势不可挡,艺术品信托、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不断涌现;四是随着艺术品网络的不断发展壮大,在线交易已形成了初步的规模。
真正的收藏从兴趣出发
从市场背景、基础知识到作品鉴赏,从如何走出投资第一步到如何成为专业收藏家,朱小钧试图通过这堂讲座让观众读懂艺术市场,让观众了解艺术是生活中的“小玩意儿”,每个人都可以从现在开始规划自己的收藏生涯。 朱小钧表示,如果想进入艺术市场,了解这个市场、了解艺术史是必须的,而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看看自己有哪些钱可以用来收藏和投资。“首先要评估自己的资产状况,按照英国巴克利银行给予的建议,艺术品投资风险最低化的方法是资产的5%到10%可以投资到艺术品中,这些作品即便你不卖或者不在短时期内流转,也不会影响到你生活的品质。然后要有一个基础知识的储备。我们看到很多拍卖行里的收藏家,他们对于齐白石、张大千的认识都比我们这些专业学习的人还要清晰得多,真正的收藏一定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认真研究,让它成为自己的兴趣和投资相结合的一种产品。”
对于购买艺术品的渠道,朱小钧建议“到画廊和拍卖行”可能比从艺术家手中直接购买价格更加便宜。原因有两个,首先从流通性来说,送到拍卖行里的作品可能是艺术家早期的作品,持有者因为用比较低的价格买到,他再送到拍卖行的时候,只要比原来收购的价格高就能获得收益;另外,通常拍卖行为了让一件作品顺利成交,会说服持有者定一个比较低的价格。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艺术家不知名或者年轻,或者是喜欢的人少,很可能就是底价成交了。 朱小钧指出,艺术收藏有投资型收藏和专业收藏之分。投资型收藏通常是买了东西就是要求回报的,而且要求回报价值高,流通性好,然后在价格高的时候随时卖出。而专业收藏家则更注重收藏的系列化和回报的长远化,心态也更为开放。而艺术藏品的归宿则不外乎捐给博物馆、出售给别人和留给自己的继承人这几类。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