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解读:让“学术的回归学术 考古的回归考古”

2013-04-18 10:48:24 土木

    曹操墓风波未了,杨广陵又炙手可热。随着“扬州惊现隋炀帝陵”的消息公之于众,媒介和公众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扬州城北的考古现场,聚焦在了承担该项考古工作的扬州考古工作者身上。众多的疑问汹涌而来:为什么墓主遗骨不见踪影,为什么墓制规格这么寒酸?陪葬品明显不够帝王分量,墓志铭上也有诸多疑点……媒体的抱怨也连绵不断:匆匆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通稿中的内容被刻意模糊;要联系扬州文物部门采访,他们电话不接,上门接洽,也找不到人影。讳莫如深的背后究竟潜藏着什么?
  对于媒体和公众来说,对这样一个重大考古发现的关注再自然不过,毕竟,隋炀帝名气太大、传奇太多,即使千年之后,关于他的一切,依旧会激发出大家浓厚的兴趣。人们期待考古工作能够拨开迷雾,还历史一个真相。而事实上,公众这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对历史谜团孜孜不倦的探索,正是考古工作不断得以发展的一大动力,是考古工作的价值所在。也正因此,当代的众多考古大家,都以实际行动大力推动“公众考古”工作,希望专业的考古能够融入公众生活。
  对于媒体和公众来说,对这样一个重大考古发现的质疑再自然不过,毕竟,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即使如考古这样的“冷门学科、冷门工作”,也日益受到包括商业利益、经济效益等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和渗透。在一些地方、一些项目的操作过程中变得浮躁而功利,甚而至于完全被利益绑架。
  不过,在这里,我们想说的是,请相信专业考古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多给隋炀帝陵的考古工作一些时间。考古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有一套经受了历史和时间检验的已然成熟的操作规范。考古结论的得出,需要有完整而有说服力的证据链条作为支撑,而要形成完整、有说服力的证据链,则需要发掘出土的文物以及相关的众多文献资源作为印证。所有这些,都需要严谨细致的田野发掘及研究工作,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和过程。目前,新发现的隋炀帝陵的发掘工作才刚刚开始,发掘出土的文物,究竟是不是还存疑,诸多的疑团该如何一一解开,都需要考古工作者严格按照考古学科的专业要求,抛弃浮躁的心态,摒弃一切干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推进。而这也就要求媒体和公众有更多的耐心,给考古工作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
  让学术的回归学术,考古的回归考古。恐怕只有如此,杨广陵才能吸取前车之鉴,不再成为又一个“曹操墓”。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