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带你看展览第134期】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巡回展
2013-04-28 00:47:09 刘倩
2013年4月27日,时代观照——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巡回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展览作为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的核心组成活动,是由AAC艺术中国评选延伸出来,展览由贾方舟先生担任学术主持,杭春晓、谢慕担任策展人。
2013年1月份,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论坛及初评评选在广州、武汉、重庆、北京四地拉开帷幕,先后经历一个月时间完成九场评选与六场论坛,其中广州站的年度论坛以探讨2012年当代水墨的发展态势为主题,中国当代水墨在过去的一年里不论在学术梳理还是市场价值认同度上都有很大的提升,一边是热闹的学术探讨和展览开幕,一边是拍卖行和基金的关注,水墨是实实在在的“火”了一把。
从这个话题延伸而来,“关注当下发生的艺术现象”成为AAC艺术中国全国巡回展所要观看的对象,从而产生了“时代观照——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巡回展”,关注当下发生的艺术,进入艺术发生的状态,推动新的艺术现象。展览从4月至7月将以全国巡展的方式,在中国六座艺术重镇北京、深圳、武汉、成都、上海等巡回展出。
当班导览嘉宾:杭春晓(策展人)
本期[雅昌带你看展览]邀请到青年评论家、此次展览策展人杭春晓作为当班导览嘉宾,向我们解读“时代关照”的展览主题和部分艺术作品。
杭春晓:这个展览实际上是雅昌在AAC艺术中国评选的一个行为下激发产生的,我们都知道AAC艺术中国是一个对曾经发生的艺术现象,对有相对比较共识的作品的一次评选和选择,但是我们也能够很清晰地看到当代艺术界不是仅是由已经获得相对共识的艺术现象构成的,还有一些没有获得艺术共识的现象和正在发生的一些艺术现象。
雅昌在AAC评选的展览体系之外单独又去举办这样的一个巡回展,它不同于主题展的差异在于评选展只在北京展出一次,而巡回展会在全国巡回,之间的差异就在于评选展是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者的身份来出现的,巡回展就需要向更多的人推动雅昌认为重要的艺术现象和重要的艺术创作,这样的立场确立的时候。雅昌AAC的身份就开始变成一个对具有共识的艺术现象评选者转变为一个对正在发生或者他认为重要的艺术现象的介入者、推动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取名为“时代关照”也是使其强调其对于当下正在发生的艺术现象的观看和关照性的特征。
比如说这个展览中之所以去选择一批新工笔,侧重于这样的一批新工笔,我想也基于雅昌对于去年到今年新水墨画热整个艺术现象,艺术界的现象的一种反应,在这个反应中是基于对新工笔是在新水墨画中率先进行一种自觉于当代画探索的一种整体性板块,这样的一个整体性板块是新工笔整体呈现这样一个问题,所以我想雅昌选择这样一批作品为主进行第一届巡回展,正式显现了雅昌在当下正在发现的艺术现象和艺术热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些话题来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引发探讨的一个努力,从这个角度我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和雅昌进行第一次的合作,来推动雅昌的第一届巡回展。
徐华翎-香 60 x 75cm 绢 水色 2013
陈求之艺术作品
开幕式上嘉宾合影,从左至右为:AAC艺术中国负责人关予、凯撒世嘉文化传播副总经理王竹丽、今日美术馆副馆长曾孜荣、雅昌艺术网总经理朱文轶、策展人杭春晓、策展人谢慕
开幕式嘉宾合影,从左至右为策展人杭春晓、艺术家陈求之、雅昌艺术网总经理朱文轶
姜吉安 《丝绢27》绢本绘画 190*50cm 2012 《剩余价值27》 丝绢粉末雕塑 28*12*5cm
以我们身后这件作品为例,这是姜吉安的作品《丝绢27》,这件作品实际上从观看的形态和结果上与我们的传统水墨画没有任何的关系,传统水墨画构建的关系来源于什么呢?这是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看这样的画细部走进去以后所有画面是由线来构建的,实际上讨论的是一个线的问题,这个线是用水墨线的笔法进行描绘的,从这一点我们看到它和传统的形态上的一个联系。
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是由这个线组织的网形成的一种水墨质感,这种水墨质感是一种跟传统能够建立起联系的水墨质感,如果熟悉传统和了解传统,我们把《富春山居图》《鹊华秋色图》等我们耳熟能详经典的中国画放大到局部,我们会看到局部中语言的质感是一种毛、色、枯、润、淡等多种看似矛盾审美经验的叠合,而在这样一件作品中也能看到这样的叠合,从这个角度来说会看到一个不是传统的样式实际上建立了自己在绘画质感上与传统的一种联系,就是说如果说传统绘画是一种方法来表达审美质感,这件作品则把方法去除掉,但是用新的方法去表达的一种质感,这是第一层,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不是传统的和传统的关联性,但这不是这件作品最重要的问题,这件作品用传统的质感试图表达的是今天人认知世界的一种观看通道和观看方法。
局部
局部
就这样一张作品来说,首先它瓦解了我们关于绘画的概念,我们都知道绘画是在一个平面上用一个绘画语言去画一个东西,在这样的一个表述中会看到绘画的对象、绘画的材料、绘画方法(用光影的方法)这三者,也就是说把这个整合起来,用一个方法在一个平面材料商描绘一个对象,构建了我们对绘画的通常理解,在这个里边绘画平面材料、绘画方法、绘画对象是一种分裂状态,所有的东西是为了服务于一个目标,那就是描绘对象的目标,但是在这样的一件作品中我们要走进这件作品会发现这件作品在解构这三者的关系,我们通常认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件作品中被瓦解:
首先我们看到的这个平面,看到这是描绘对象是一个水瓶子,这个瓶子的描绘对象和这个平面的绢实际上是来源于一张整绢,如果我们仔细看这个绢的边缘线是被烧过的痕迹,也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对我们看到之外的部分进行燃烧,绢被燃烧以后会产生两种物质,一种比较细腻的烟,一种是比较粗的渣,艺术家把比较细腻的元素成份收集起来加上胶变成了我们看到的线条、颜料,然后他把这种比较粗的东西做成了一个瓶子,我们知道这个瓶子就变成了描绘对象,于是在这个里边原来做的绘画材料绢的平面和用来描绘绘画方法线条的颜料是以及这个描绘对象的瓶子原来都是来源于一张整绢,这三者不是一个分离状态,是一个整合状态,所以这一点上消解了一个我们认为我们绘画是一个工具来再现一个描绘对象,这三者分离的状态,这三者在他的作品中所有的元素是来源于一张来的空白的绢,这是第二层。
第三层,即使在一张空白的绢变成了颜料、绢的平面和描绘对象这三者,如果画上去的时候用一个方法也能够画出来,但是我们会发现这件作品不是的,这件作品把这个瓶子的描绘对象变成了在这个上面,由笔线所构建的线条的网格实际上构建了一个像覆盖的一个东西,这个描绘对象在绘画中仍然是缺位的,它变成了由线条组成的网格覆盖的对象,所以瓶子是不显现出来的,瓶子是在线条的组织下被覆盖的,再次回到了关于绘画的一个理解,我们绘画方法是用来在一个平面上去描绘的一个对象,但实际上好像用绘画的结果的描绘在画面上出现的对象把自然给覆盖住了,实际上是一次用人的手绘行为对自然的一次覆盖,这个时候在这样的一个画面中所有的覆盖整个线条组成的,线是用来作为一个工具表达我们看到的对象的,但是在这里边不在于服务于再现这个对象,再次呈现绘画自身本质的一个感觉,绘画是一个方法覆盖了我们描绘观看的对象。
所以你看这三层来说,我们会发现第一姜吉安跟传统的关系不是一个形态学上的关系;第二他对绘画的行为的理解是采用了一个解构的方法的理解,他消解了我们习以为常概念中绘画的生成方式;第三,他最后又重新回到绘画实际上是一次不是对世界真实的模仿,而是一次绘画方法,人的认知方法对世界的覆盖,所以从这样的角度来说,我们感觉到这样一个作品今天摆在所谓水墨画和新工笔中是成立的,同时 摆在当代艺术中也是成立的,这恰恰是传统水墨画在今天受到各种新的思想资源和新的视觉源刺激下给我们带来的新的成果。
高茜-白瓷瓶--133x66cm--绢本
杭春晖《先知2》124x75 2010
雷苗《百宝箱.3》90.5x97cm2009年
秦艾《盒子裡的鹿》64.5×125cm-設色紙本-2011
(责任编辑:刘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