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玩家
2013-05-02 15:36:41 未知
提到这次展览,孙大为就一个字:玩。
所以在这个展览里面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有画,有装置,有行为。在孙大为的脑海里,艺术就应该是玩出来的。这个漂洋过海的艺术家,如今五十有余,对于艺术创作这件事情仍旧是精力充沛,当下很多年轻艺术家都未必能像他这样“倒腾”,而在他这个年纪的艺术家也有不少人开始松懈了。如果你跟他讨论一个艺术家创造力的黄金时代,他会告诉你:在美国,五十岁的男人叫boy。他说他的艺术生活才刚刚开始,他对此充满激情并感到期待。
他希望展览里关于他的简介是这样的:孙大为,男,双子座,AB型,动手能力强 自恋。
所以我们也就打算这么做了。
观念的渐进
九零年代的中国社会转型速度加快,人们的政治热情相对回落,消费主义思想抬头,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当代艺术主流社会也发生了实质性的碰撞和交流。正是在这个时候,孙大为来到美国,也是在这个地方开始了他对于艺术的更宽阔的思考。
他给我描述了他在美国看见的两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作品。
第一件是《无鸣展》(艺术家口译)。当时进入展厅的时候,一千平米的地方什么都没有。他拿了酒在屋子里转,在画廊助理的指引下来到画廊的中间,看见一个方坑,是纽约的下水道。中间放着一具无首无四肢的女人体雕塑,肚脐作一下水漏。女人体在水里泡着,水就通过肚脐眼儿想下水道流去。他问画廊助理这个展览的意义,她告诉他说,艺术家就是希望能让他们充分的去想象这个展览。
第二件是他在NY Art Expo上看到的一辆用了厚厚的一层黄油包裹起来的卡迪拉克汽车。当他问这件作品的艺术家为什么要做这个作品的时候,这个艺术家回答他说:越好的东西越要把它包裹起来,黄油可以可以可绝空气,让每一个东西永恒。
后来孙大为开始寻思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当代艺术?
他对此是这样解释的:所有的艺术最后都归结在一个点上,就是你可以站在屋里的任何一个地方去想象这个展览。艺术家从现实中拿直接的对象进行创作,他展示的是他对有感的事物所产生的艺术概念,其实艺术家的创作是他的思考过程,也是其意义所在,至于作品搁那儿了,创作过程也就已经结束了。
所以,在现在的孙大为的创作中,思考的过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这个思考是广义的。一方面,艺术家对于自己的创作,一开始就会有个大方向。在往创作的大方向道路上,往往会滋生出许多新的想法,有许多新的发现,它们往往使艺术家想表达的意思更为丰富和坚固,也有可能颠覆一开始的成为一个新的方向。另一方面,大多数情况下观众会去思考艺术家究竟想要表达什么,但这样会使艺术创作被局限了。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才是一件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作品 ---- 艺术的意义应该是开放的,不仅在于艺术家,而是它的存在能给更多的人提供思考的空间。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这就必然引发艺术家对创作形式和材料的思考,促成了这两者的多元化;这两者同时又反过来要求艺术家具备更多的能力。正因为如此,孙大为才从最初的架上绘画往更多的艺术形式上去发展。
这次展览的很多作品,都是在布展期间不停的产生的新的想法和随机调整而创作出来的,也就是说,现在你们所看到的东西,有不少是意外之作。在孙大为的眼里,艺术家应该有着很强的综合能力,应该是全方位的。艺术家不仅仅是一个画工,就拿两个英文单词来说,“painter”是“画家、画师”;而“artist”则是“艺术家”。所以,他希望能够把自己目前的全部能量尽可能的释放在这一次展览上,就如我所认为的,艺术家应该为了更好的表达而“不择手段”。
关于记忆的艺术,也是艺术的记忆
出生于六零年代,又于八零年代中后期大学毕业的艺术家,这样的时代总是造就了他们在成长和走上社会的背景特殊的经历,热衷于记录现实的碎片,强调自身的生存环境。孙大为的经历很丰富,不仅仅是漂洋过海去了美国,最为珍惜的还是那段留在北京的年少轻狂,先是当了兵,然后上的大学,所以他的作品里面不乏带着对于那个年代的回忆。孙大为坚持的创作是关乎他的生活的。
这不由让我想到托尔斯泰的艺术论里曾经提到:“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把自己所体验的情感传达给别人。只要艺术家将自己的体验感染了观众就是艺术。”孙大为的作品是拾起生活中的碎片,生活中的一个符号,将一个物体作为记忆的实体,去唤起观者的共鸣。比如,装置作品《虎口脱险》的灵感就来源于法国老电影《虎口脱险》里的一个片段,他说一看到这个作品那个年代的人都能明白,因为这是属于那一代人的一个共同记忆。
我一直认为艺术的选择其实是人们靠近自己的一个途径,艺术家本身的经历与情感融入到作品里是一个选择的单方面,当这个作品被人看到,看到的人从中获取对自身的感知,这个选择的过程就完成了。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个缘分。孙大为与其说想带给观者一个什么样的感受,不如说更像是去寻找一种缘分。
一切艺术能让人感动,不外乎是因为某种记忆。人一生当中记忆无数,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它们只能零碎的闪烁在我们的脑海里面,更多的记忆大多数时间都被我们搁置了、遗忘了。孙大为进行创作的一个目的,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能够保存自己的一种记忆,初衷是为自己而非他人,至于之后能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共鸣,又另当别论了。而他的作品带给我感动的也是因为这样一个初衷,这是艺术的一个纯粹之处。
我觉得还有一点很有趣的,是孙大为装置艺术对记忆的延续。关于装置艺术《哈雷》的创作起点,孙大为说他对哈雷是有他自身的历史渊源,他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就骑着摩托车上学,后来就非常喜欢哈雷,但是他对看到的哈雷机车的样子都不太满意,于是他只好自己来为它做一个概念。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又希望可以做一个环保的哈雷车,所以在这个概念里面他又采用了自行车的活动原理,如果把它从PVC管实践成为一个机械装置的话也是有可能的。从这一点上来说,他所做的艺术装置又关乎经验记忆的延续,这个延续不只是从一个人的脑袋跑到另一个人的脑袋里去,而是跟着他的经验记忆一起进行的,有可能到他做成一个真正可以运转的机械才算完成。
不仅仅是这个作品的概念,他其中有些PVC装置确实是可以真正的“工作”起来的,观众自身可以参与到对艺术品的亲身体验当中去的,比如装置《大炮》。我认为这个想法很好。大多数的装置艺术很少能与观众进行一种互动,人们只能从“看”这个动作去对它进行猜想。在孙大为的装置艺术中,他们则能打破这种局限的欣赏模式,从而让装置艺术的经验记忆更立体,印象更为深刻。
语言与态度
在交谈的过程中,他给我提出一个新词叫“新当代艺术”,或者是“后后现代主义”。其实并不是想说的多玄乎,只是在现在的艺术圈之中刮起的后现代主义大风,精进的作品已经很难得了。大多数的艺术家都会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艺术家然后进行模仿,但是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只是拿别人的技术加上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风格,那离艺术的纯粹就远了。在创作这一点上,孙大为一直坚持“原创”这个概念,并强调个人的经验。
我觉得一个优秀的艺术家的轨迹永远会经历这样的过程:感觉---技术---感知,你必须先对你要做的东西有感觉,然后去了解它学习技术,但必定会回到表达自己的层面上。但常常有人(并不是没有天份)在第二步的时候就迷失自己了,最后做的好不好就关乎你的感知了,你必须自己有所体会。“艺术是不会撒谎的。”---你做的东西直接表现你的内心。有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类似,我们不能单单说他们是相互模仿,这时候我们怎么分辨呢?这是个看技术的活儿,看你对这件作品有多认真。举个例子,很多人都画照片写实主义,但是为什么有人能画好?哪一个局部放大,你发现细节仍然很多,很有质感,那是照片做不到的。那就说明他对色彩有研究。孙大为觉得原创性又并不是一味的追求创新,而是自己长期研究得出的结果,他认为创作是某个艺术家生活当中的某一个瞬间、某一个画面和某一种体会,他将她置换成一个艺术品,只有这样,艺术家做出来的东西才是一个纯粹的作品,因为把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是直接的,不管这个作品有多么的复杂。这是他提倡的创作理念,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个“后后现代主义”又是对当代艺术圈的一种反讽了。一直以来孙大为的写实功夫都是不容置疑的,不管是什么样的题材。后来他用重复排列剪影的方式创作了《冲拳运动》等一系列作品,这是他对绘画的一种尝试,但是尝试对他并不代表放弃以前的作画方式。就像我们之前说的,这是他观念递进的一个表现。前几年他开始进行装置艺术创作,并在这一块地方找到了自己的装置语言-----他选择用PVC管作为他的创作符号,他在这上边找着使劲的点了。PVC管是孙大为一个非常具有独创性的选择,跟很多装置材料比它相对来说比较便宜,而且生活中随处可见,作为一个常见的但也常被忽略的记忆碎片,某种意义上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艺术材料语言。
在我们交谈的过程中,孙大为说:“我们每天都应该问问自己:自己还能纯粹多少?”纯粹的的艺术家,这个概念是很宽泛的。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创作初衷的纯粹,孜孜不倦地钻研技艺的纯粹,当然还有创作目的的纯粹。我们在这里分开说初衷和目的,它们其实本来可以是一个整体,只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面,许多的艺术家已不能遵循自己当初的目的了。我想,每个艺术家在做自己的第一个作品的时候都是快乐的。但是在我们追求艺术的道路上,难免会碰到挫折,利益与梦想的冲突,孙大为也一样。在艺术圈里,艺术家之间也会像面镜子,久而久之,有人成为镜中人,有人更加认清自己。现在的孙大为更加尊重自己,他要保持最初自己干这一行,只是因为喜欢它,然后去了解它,更好的爱它。
说实在的,我们没有很好的办法去跟上他的脚步去一一介绍他的作品,因为他的那股玩劲,总是能搅乱我们的思绪,他并没有很顾及别人的速度总是又在想着新招了,这种时候他就老像一个男孩儿那样,只是想要单纯的去玩这些东西了。
这次展览的意义?
这个老男孩说了,就图好玩儿。
至于以上的废话,你看不看都无所谓了。
(责任编辑:宋梦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