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剪纸艺术
2013-05-04 15:54:12 王建中
中国剪纸艺术源远流长,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剪纸艺术“源”和“流”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未来社会中以什么形态“流”,甚至会不会“断流”的问题却很少有人去考虑。从表面现象看,现在搞剪纸的人很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抢救”的名义下,热度陡然高涨,似乎剪纸艺术进入了繁荣的“黄金时代”。然而,剪纸艺术的现状并不乐观。
现在,凡是上海剪纸几乎都自称是“海派剪纸”,大家都抢着作为标签用。至于是否名副其实,是否真正理解“海派”的内涵,却耐人寻味。
回顾上海剪纸艺术的历程,真正的“海派剪纸”发轫于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起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鼎盛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创始者是剪纸艺术大师王子淦。王子淦海派剪纸艺术的形成经过了长期艺术实践的积累和反复的研究探索。在传统的土壤中培育出创新的枝叶,在新的时代里开花结果。王子淦海派剪纸艺术并非一蹴而就,是他剪纸生涯60年所造就的成果,其独特风格受到众多艺术大师的赞扬,高超技艺得到中外观众的欣赏。王子淦开创的“上海海派剪纸”领风气之先,是上海剪纸艺术史的一块里程碑。
王子淦海派剪纸艺术的第一个特点是和中国剪纸艺术传统存在血脉相连的关系,炉火纯青的刀功令人叹为观止,对传统剪纸的艺术语言和元素心领神会;第二个特点是不囿于自己所学江南剪纸的区域风格,广泛吸收其他剪纸流派和其他艺术门类的营养,潜移默化地融合于自己的创作中;第三个特点是突破传统剪纸陈旧的构图形式和题材范围,大胆创新,展现出符合现代审美的新面貌新精神,揭示了“海派剪纸”的真正内涵。但是,在目前上海剪纸中,有些作品与真正“海派剪纸”的艺术内涵相去甚远。有的把绘画的表现形式简单移植于剪纸,使人误以为是版画、白描等。这种剪纸作品失去了剪纸的特点,成为模仿别类艺术的仿制品。
究其原因,恐怕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功利主义形成了严重忽视技艺的现象。譬如举教育为例,千军万马往高考的独木桥上挤,而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却一直发育不成熟,人们不屑于进职业技术学校,不屑于学习技艺,即使进了,也是高考落榜的无奈之选。相反,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科技长足进步,却十分重视技能培训。所以,这些国家的工业产品在精度和质量方面使人不得不佩服。两相比较,反差极大。在剪纸艺术方面,现在缺少愿意静下心来钻研技艺的精神,在名利欲的驱使下,企图轻轻松松就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中国传统剪纸的技艺,必须经过长期不懈的练习才能有所成就。
二、当今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认识似乎有些矛盾。一面在讲“保护”、“传承”,一面却漫不经心地忽视和破
坏。剪纸作为民间艺术,经过了千年以上的流传,必定具备了别的艺术门类所罕见的顽强生命力。现代剪纸的“流”不能离开“源”,应当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滋润当今的艺术。何谓剪纸艺术的灵魂? 首先就是剪纸的技艺,用最普通的工具展现非凡的手工,这是人类大脑和肢体灵巧结合的成功典范,这就是让全世界惊叹的“中国一绝”;然后是剪纸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传统剪纸的美学符号与中国古代青铜器、陶器、漆器等艺术符号一脉相承,经过几千年人们视觉的欣赏,久经审美的考验,最能表达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艺术魅力在人民群众中经久不衰,是艺术融合于生活的经典范例。
三、当代社会节奏快速,看书人越来越少,中国人均读书率之低在世界上也是有名气的。人们变得很物质,很实惠,很机巧,心甘情愿地被庸俗实用主义所支配。剪纸也难免受到影响。比如把粗糙简单误认为“现代”、把繁杂琐碎当做“细腻”、把剪纸不适宜表现的题材作品视为“佳作”等等。评价作品,听不到理由,看不到分析。以致分辩不出作品好坏。
因此,剪纸艺术要坚持操守,用平常心看待物质,用使命感从事艺术,上海剪纸才能充满自豪自尊地自立于艺术之林。近几年,上海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剪纸艺术展,又是媒体报道,又是出版画册。但是,优秀作品甚少。从事剪纸只有自觉地提高剪纸技艺的水平,丰富剪纸艺术的表现力,刻苦学习、修炼自身,尊重
传统又锐意创新,提升上海剪纸的品位和境界,才是唯一途径。
愿上海剪纸回归到传统和创新相结合的健康轨道上来,复兴海派剪纸应有的风采。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