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脚步深呼吸:工作坊之后的若干思考
2013-05-06 09:15:44 未知
游本宽摄影工作坊结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学员们也各归各位,各找各家,不过在经过这些日子的学习和充电之后,相信对于每个人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前段时间,各位学员也纷纷就此次工作坊的学习,写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发布在网上,从大家的字里行间,可以看的出来,这次的学习机会对于他们来说的重要性。
近年来浙江省协会搭建的各个平台,总是及时地给予大家更多的信息和帮助,通过这些平台,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加入到了这个队伍当中。很多人坦言,自己在慢慢地提升,而且求知若渴,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大,原来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这么多,以前都是坐井观天,从来没有想到吸收各个方面的理论和知识,所以导致闭塞、固步自封,这对于摄影创作来说是很致命的。
通过一次次的学习和梳理,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平台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包括这次学员的感悟也颇多,笔者通过和几个学员的交流,获知他们的一些心声,也希望通过他们的,能够收集更多关于学习渠道搭建以及大家想要学习和拓展的空间,以利于下次能够做的更好!
潘世国说:
释藤:这次你是第二次参加摄影工作坊了吧,请问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潘世国:去年参加过“锐意先锋”工作坊,今年能“二进宫”,感到很荣幸,又得一次学习提高机会。平时只顾创作拍照,觉得创作者主要靠作品说话,对于理论学习不是十分在意,而一旦进入课堂静下心来听课的时候,觉得自己未知领域太广了,需要武装的东西太多了,很有一种来不及学习的感触。
释藤:你觉得两次工作坊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分别带给你哪方面的收获?
潘世国:去年的工作坊公共课较多,今年的工作坊以个案分析展开为主,我觉得这是较大的区别。收获是多方面的,一言难尽,去年的工作坊最重要的收获在于我明白了当代艺术观念为先,纪实摄影评价性第一,记录性第二,这对于我的创作是指导性的。今年的工作坊主要收获是在一定程度上明白了对于摄影个体的解剖梳理方法以及作品终端呈现的重要性。
释藤:你觉得这样的工作坊对于一个正在创作中,寻求突破和上升的摄影师来说意味着什么?
潘世国:可以明白自己目前所处的层次或界点,明确以后前进的方向。
释藤:这次工作坊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潘世国:作品的终端呈现,包括纸质打印、布展、画册设计等。这是我以前轻视的,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释藤:这次到中国美院交流,你觉得有什么样的意义?
潘世国:第一次到中国美院参加专业层面的研讨,聆听老师们的指教,对我有新鲜感和挑战性。对于一个想在创作上有所进步的摄影者来说,他要善于和主动听取各方不同意见,包括中肯的建议,冷峻的批判,甚至否定,这样可不断修正自己,增强“抗击打”能力和各种环境的适应性。这次去交流之前,对美院的学术争鸣特色已有耳闻,所以早有心理准备,虽然现场听到一些较突兀的观点,也不会觉得惊诧,而且是乐意听到的。我是抱着学习的目的去的,最喜欢听到的是批评,这样对我认清不足推动进步有好处。
释藤:你期望以后省摄协还能够针对摄影师进行哪些方面的培训和学习?
潘世国:近年来省协着眼于多元化和长远发展,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而开展培训活动是其中重要一项,我也是这项善举的受益者。学习是永远时髦的主题,我希望省协以后继续多办各种培训活动,我会选择适合的参加。每个摄影师情况不同,需求也不同。就我本人而言,我最喜欢参加的还是工作坊形式的培训。
欧阳世忠言:
释藤:这次工作坊对你来说,收获很大吧?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欧阳:这将是我个人摄影创作生涯中,很重要的一步,也是游老师对我的作品前所未有的一次深度指导。经过几天的头脑风暴交流,特别在这次与游老师一对一的私聊,更进一步对影像的解读,他告诉我们怎样用最少的编幅,讲最丰富的故事内容,影像要讲得太清楚吗?不能跟主流,要有自己的影像风格,怎样在一张图片中表现信息量让照片像一张地图,不要去讲故事怎么运用镜头语汇去阐述内面心象,要讲氛围。不做语言表象的直速译,更不为文化咨询的小住脚,要找到最切合自身的表现手法,与艺术语汇,使影像中更多地溶入自身气息与情绪。
释藤:这次是你第二次参加游本宽老师的工作坊了吧,一年时间,你觉得自己经历了哪些变化? 欧阳:第二次申报工作坊时,最怕游老师不选我,在这次12个学员里,只有我唯一的一个参加二次游老师的工作坊,这是多么的幸运啊,我又惊喜又害怕,惊喜的是游老师又会引导我解放自己能量全然接受来自影像的影响,进而发现个人(内在的风景)害怕的是这次工作坊我是唯一一个留级生,我带着许多纠结、迷茫、害怕自己过滤不了。在这一年时间里,我更多地学会思考,要学会游老师所说的“笨鸟慢飞”。
释藤:这样的工作坊对于一个摄影师来说,你觉得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欧阳:游老师让我明白了,摄影神奇之处就是要让大家一起分享快乐。这次工作坊作用是在帮助学员去填补血肉,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各自提出自己意见和想法。在与我们问答、说、聊、思辨之间而新的观点就在这意见交换过程中迸发出来,让我们开阔视界、提升思维。让自己走的更远。艺术是靠用脑和社会立念、生活经念把影像重新糅动重新构建。
释藤:这次工作坊结束之后,你还参加了在中国美院的交流,请问你有什么感想?
欧阳:能于中国美院摄影系的导师和学生们一起交流,我是多么地幸运,非常感激美院导师坦诚直言给我提了宝贵的意见,受益匪浅。在还没有与美院导师交流前,我们一起和游老师在布置他的一日快照展,这次展览绝非是一次单一的视界观看而是同时接纳了自身听、触、嗅、味觉、与奇引的看见。每张作品不是单一描述还得和前后内容互相影响和冲击,影像不要把一切说明白要保留映射和解读空间,用自己专属语言去描绘影像。这是一次将理念转为影像作品编辑、展览和观看方式,评价、学术交流结合一起的深度体验。
释藤:听说中国美院还准备邀请你去举办展览,请问这次的邀请对于你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欧阳:办个展我一直没有考虑过,我觉得要顺其自然,非常感激矫老师对我作品的肯定。他说中国美院要对“新纪实”做个研究,我想如有机会和美院导师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共同探索,这将是我人身艺术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严翔谈:
释藤:严翔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工作坊吧?当时为何想到要报名参加的?
严翔:嗯,我是第一次参加工作坊。之所以报名,因为我对于能学习摄影的机会我不会放过。而且今年也是我自己特别想通过摄影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一个开始,我想通过摄影语言来传达更丰富的内心世界,所以特别想老师来指点我。
释藤:在得知录取时是怎么样的一个心态?抱着怎样的心情来参加的?
严翔:心态略有激动,但更多的是平和。我的老师参加过去年的新锐摄影工作坊,他介绍了一些工作坊的情形,我也了解了本届工作坊诸多摄影师的实力,所以是有点忐忑的来参加的,毕竟我在摄影上还是菜鸟。
作为一个学生,最大的感受是很多摄影所谓的规矩是可以打破的,学校的摄影学习更多的是追求技术和形式上的完善,也许按那样的要求,我作为一个学生已经可以毕业了,但摄影更需要内容来提升技术和形式,一切技术、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
释藤:作为一个学生,参加这样一个专业培训,你觉得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觉得和课堂上的学习区别在哪里?
严翔:学校的学习针对的是大部分同学基础的学习和掌握各种摄影器材和拍摄方法,技术是第一关,然后老师希望学生们在形式美感上有提升。游老师的课,我绝对消化的了,但依然是一种奢侈,因为这样的机会太难得,我太渴望有老师在作品内容上用启发式的教育方式,让拍摄者,也就是我自己明白我应该怎么去完善或修正照片。
释藤:这次工作坊,对你有哪些启发和心得体会呢?
严翔:说到对我的启发,我想我从一个形式至上的摄影人转向了一个内容至上的摄影人了,摄影作品原来是可以不断地去想去思考,游老师的作品就是如此。而单纯唯美的画面在我们面前只会一晃而过。
释藤:以后你期望省摄协能够增加哪些方面的培训和学习呢?
严翔:像这种老师带十来个学生的培训班很有针对性,希望一直持续下去。我提一个建议,就是在省展的时候,特别是新锐摄影展,我很希望有一个现场的公开作品说明会,让作者和评委逐一来谈谈作品。
简单地和以上几位学员进行了一些交流,不过更多的问题我想还是留给学员自己吧,毕竟学习之后,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沉淀,去思考,摄影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也包括自身的体验,所以希望通过这样的学习,大家都会慢下来,静下来,去想一想摄影之外的东西。
在文章的结尾,我想借用浙江日报摄影记者储永志和我说过的话,永志坦言:“这次最大收获,是知道自己还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这样的学习,也拓宽了新闻记者拍摄视角,更重要的是心灵视角。对于以后拍摄,觉得自己一定要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储备和学习,放慢拍摄节奏。”相信储永志的话,也是更多摄影师的心声!
(责任编辑:佟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