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工笔人物画的继承与发展
2013-05-08 17:11:07 揭春华 叶财金
我国陶瓷工笔人物画经历了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到清代已全面成熟,不仅题材广泛,绘画精细,而且青花,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品种齐全。人物可分为仕女,高士,神话人物,戏剧人物,寓意人物,历史人物,西洋人物,山水人物,婴戏人物等多种。
民国时期陶瓷工笔人物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陶瓷绘画老前辈们,将国画的技法与陶瓷材料融为体,并出现了“浅绛彩”,其作品色彩浅淡,浓墨醒出,苍穹遒古,笔老色清,意味隽永;构图注重虚实关系,雅致脱俗,韵味尤穷。
近年来的陶瓷工笔人物画更是推陈出新,其代表有以王锡良,王隆夫,张松茂,戴荣华,李进,舒惠娟等为代表的大师名家,他们的装饰于法丰富多样式,使现代的陶瓷工笔人物画更加丰富多彩。
要把握中国古典人物画的发展脉搏,掌握它的构成要素。人物最早的造型是在新石器石代的彩陶纹样中出现的,虽然是剪影的形式,但在造型观念和线条表现上,为其后的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工笔人物画发展到战国时代,在用笔、用色、章法、结构上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源自印度的美术传统在此时期为中国工笔人物画带来了新鲜的观念与技法,特别是在色彩的表现上,更使原来的中国工笔画发生了一次深刻变革。以浓丽的色彩、工细的勾染和准确的造型为特征,逐渐完善着一种新的语言形态。顾恺之更是在这种语言形态中,贯彻着“传神写照”的美学追求,大大提升了工笔人物画的艺术品格。唐五代以后,阎立本、张萱、周昉、周文矩、顾闳中的经典之作设色更是艳丽高雅、造型雍容华贵,描绘细腻、准确,再现了盛唐时期上层的生活情景与内心世界,体现了中国古典工笔人物画高超的水平。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创作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
北宋以后工笔人物画被文人画家所冷落,一些重要画家把创作的兴趣投入到水墨竹石上。但李公麟以笔线韵致和浓淡变化的墨色进行自描创作,使这一时期的工笔人物画创作保持了一定的艺术高度。明清是工笔人物画最为成熟的时期,大多作品人物造型严谨、精神面貌刻画入微,在细致刻画人物面部的同时,更注重体现“写貌传神”的创作原则。陈洪绶一改中国工笔人物画的风格,造型上以变型、怪诞而形成独特的画风。
中国传统的工笔人物画之“法”,包含着前人对客观自然的哲学理念,沉淀着中华民族的集体审美智慧。新中国成立后,工笔人物画虽然有一定的发展和创新,但杰出的入史之作并不很多。当下,中国工笔人物画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创作观念和语言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置身于工笔人物画探索的人越来越多,全新的语言样式在中国画坛百花齐放,但也有部分艺术作品有模仿、抄袭、重复与雷同的缺点。因为缺乏充足的精神张力和必要的文化准备,缺乏自身心胸的诗意扩张和灵魂归宿的哲学追寻,因此,无法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灵感,无法聚集起真正相关的因素,完成新形式,达到可称创造的高度。如何突破“千人一面”的弊端,创作出鲜明独特的作品,我有以下几点创作体会:第一,作品个性推向极至,展现明显的个性精神境界。第二,个性化作品必须和谐自然,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符合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是否具有美感与诗意;第三,创作是否传神。第四,作品是否具有高品味、高格调,是不是超凡脱俗的高雅精英艺术,是不是内涵深厚、功底精湛、文化含量强的艺术作品,这些是决定工笔人物画艺术创作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以其永恒的艺术魅力穿越历史的时空,作为当代艺术家,就要用新时代的艺术感受建构这一古老绘画形式的新形态,使中国工笔人物画以全新的语言样式绽放异彩。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