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画的迁徙与变革

2013-05-12 10:51:16 谷雨

  

  《明朝那些画家》 李舟楫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本书通过对明朝画派更迭及代表性画家生平及艺术成就的叙述,展现了文人画如何在元代之后得到复兴,并最终确立其历史地位,及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本书叙述了南宋画派浙派一脉,如何随时代自我改造,以新的面目融入到文人画的主流风潮中。

  中国画史,自唐末五代后,其实是一部山水画史,也是一部迁徙的历史。从唐朝首都长安,到北宋的汴梁,最后到偏安一偶的杭州。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种子,自此在大江东南的土地上生长。

  当北宋灭亡,原宫廷老画家,河南孟县人李唐流落到杭州,并在街头卖画时,画史悄悄掀开了新的一页。

  李舟楫在《明朝那些画家》一书中认为,正是李唐开启了南宋画风变革的先声;至于杭州人夏圭的作品,正是此变革所收获的果实。而“南宋画派”对艺术史的贡献是巨大的,“正是因为南宋各家的南方化进程,才最终引发了元代山水画的革命,即所谓"艺术自觉"时代的来临。”

  在《明朝那些画家》“董其昌”一文中,李舟楫以三幅画为例,来说明这种变革的过程。

  一幅是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因该画有“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阳笔”隶书款,确知其作于北宋时期。此画以其巨大尺寸(188.7×139.8CM),“严谨细腻厚重的写实画风,满幅构图形式,使此图极具震撼人心的力量。”与之前神宗时期宫廷主流风格李成、郭熙脉系不同。李唐在《万壑松风图》中体现出严谨的写实作风,“这种画风,显然更接近关仝或范宽了。”

  另一幅作品,是李唐南渡后所作的《江山小景图》,尽管依然是写实风格,技法也无多大改变,但在坚硬的山石外,却露出了半边江河。与北宋时期《万壑松风图》的坚硬冷峻,密不透风相比,画面有了留白,彷佛打开了一扇窗。

  在李唐另外一幅作品《策杖探梅图》中,“除了近处的小桥流水,两株寒梅,一人策杖而立外,旧时岁月的万山大壑,只剩下删除之后的大片空白,给心灵留出了自由呼吸的空间。”

  从此,艺术语言笔墨一路狂奔,从夏圭的作品中,李舟楫认为“可以看到北宋山水画彻底南方化之后的归宿,由笔墨自由挥洒所引发的中国艺术的伟大革命,已然露出端倪。”而以此为起点,中国山水画开始了迅速的、彻底的,奔向内心的进程。

  至此,中国艺术最具革命性的大幕从此缓缓拉开。这种变革的意义,正如印象派之于西方现代艺术,其本质正是艺术自觉的开端。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