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李苏桥:青年应当紧随时代

2013-05-13 14:06:19 未知

  李国华:你怎么看艺术领域的“青年热”?这是新老更替的自然结果吗?

  李苏桥: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有两个必然:一,从展览到市场永远不可能指望一代人。二:不管资本、学术选择了哪代人,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只要活着都还只能干艺术。从近现代开始,当代艺术领域到当下还存在着三代人。第一代人就是近现代,如林风眠、赵无极之类;第二代人,就是改革开放后起来的那代人,比如罗中立、张晓刚、王广义之类;第三代人,就是现在所谓的青年艺术家。事实上,这三代人在今天艺术市场上都存在着,但是媒体和公众的感觉是第一代人已经被淘汰了,第二代正在被淘汰!这种概括是错误的。当然,每一代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在,他们中只有少数一些人,十个人左右会被选出来作为频繁交易的对象。

  李:但为什么媒体或者公众感觉第三代人突然间冒出来了呢?

  李苏桥:原因很简单,就是进入艺术领域的老资本在发挥作用,新资本也在发挥作用。而选择第三代的人是新资本,他们开始尝试着买贾蔼力、王光乐,甚至是像王兴伟、张恩利这些年龄大,但是作品面貌与第二代人不一样的作品。并且新资本却永远不会为老资本买单,正如股票被冲到高位就很难找到接盘人,只有跌倒谷底时,新资本才有可能考虑。

  新资本既然选择了第三代人,它们就一定会去给第三代人做学术建构,让第三代人在媒体和公众面前有更多的曝光率,让他们逐渐能够进入最重要的位置。所以去年的青年热,“未来展”也好、“青年一百”也好,只不过是一些最前沿的策展人、一些机构、一些资本的选择,并不代表一个趋势。

  李:那在你看来,关注中国第三代人的资本准备好了吗?

  李苏桥:我是比较悲观,并且对于70后、80后艺术家价值的认识在中国今天依然是相当的缺失的。这种缺失的原因是我们身在其中,我们知道到底谁在买艺术品,花多少钱买,整体资本量事实上并不大。而且是相对于古代艺术、近现代书画或者古董,都是完全不可比的。

  李:既然份额这么小,为什么很多人依然坚持在这方面进行投资?

  李苏桥:这是投资人对一个事情特别坚定的认识造成的。这个“认识”就是说中国所有财富的创造来源于中国的改革开放,而这些70、80后等新一代人所从事的创作本身,以及他们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是与他们自己密切相关的超个人化的东西,都是改革的结果在艺术家身上的一个物理呈现。对于这种物理呈现,很多人相信它一定是对未来的文化方向。

  李:你觉得中国青年艺术家群体和上一代人相比,水平怎么样?

  李苏桥:其实好艺术家的绝对数量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相对数量有了巨量的增长,所以我们时常感到发现好艺术家变得更困难了。并且大学扩招后,有多少美术学生是真的热爱艺术,值得怀疑!老一批的艺术家,我们可以说他观念不行,但基本水平绝对是过关的,去当一个美工,一定是一流的美工。

  李:我也有同样的看法,并且现在大量人进入到艺术领域只是因为受到市场的感染。

  李苏桥:这就是需要多重教育的问题。我一直对70、80后的青年艺术家说,不要跟50后、60后的艺术家去比较。因为现在的大部分青年艺术家还能租到一个工作室。可是上一代人,在圆明园村的时候,连公交车售票员都会歧视他们,因为他们身上总是带着臭味。所以上一代人所受到的关注,没有可能再在这一代人身上再发生。而且,在今天我们也不需要那么多作为投资型艺术家。在西方,有很多画廊都是些社区画廊,它们几十年关心的问题是,如何为住户的墙面配上适当的艺术品。很多西方的艺术家也只是在从事这样的工作,他们的作品一辈子也不贵,但他们做得依然很安心。

  李:大家都想当市场大腕这个现象跟前些年中国艺术市场飞速上涨有关?

  李苏桥:但这个黄金期不可能再出现了,概率是零。即使出现也不会在中国了,只能在其他的地方了,北朝鲜或者古巴。如果一个做市场的人对未来的期望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判断的基础之上的,现在就别干了。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