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乌托邦的命题与反命题
2013-05-14 09:06:12 高祖贤
朱伟《乌托邦之五十九》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这两句出自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不仅着重强调文艺作品为客观事物(包括自然和人事)感发触动的产品的意义,还变相想我们现代人展示了古代艺术工作者的艺术追求和坚持的秉性。虽是文学作品的艺术追求,但我想这个要旨同样适用于绘画艺术。那么朱伟所创作的这个“乌托邦”系列是否也有如此的思想边界和思考深度呢?我想,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具有主观意志的创作者而言,潜在隐性地会把自己内心里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审美观通过自己的绘画作品淋漓尽致的呈现出来。就如这个系列绘画作品《乌托邦》同样寄寓创作者某个层面的深思与自省。
讽喻式表达一向是创作者驾驭自己绘画天赋和思考角度的拿手好戏。朱伟的这个系列绘画作品《乌托邦》正如其名,多多少少有点乌托邦的些许意味。说它是寓言或者预言,我认为,用这样高调的、本身带有骄傲和优越性的大词,未免对简单勾勒的绘画作品寄予过高的社会期待和价值延伸。我甚至认为,或许把它看成创作者对这个现实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则更为恰当和合乎情理吧。这也是创作者善于巧借讽喻之术展现自己内心世界和思维基底的得力工具。诚然,朱伟的这个绘画作品系列大胆运用色彩鲜明的红色和绿色这两个具有极大视觉冲击力的色彩,简单几笔孑然勾勒出画中理想人物的基本造型:肥头大耳,目光呆滞,笑容僵硬,轮廓清晰而模糊。同时配以鲜艳欲滴并颇具无限生机和活力的花束,这也就构成了此系列绘画作品的大致基调。我想这个时候的画面所呈现出来的反讽和托喻的效果则达到最佳。创作者的这一讨喜的绘画技巧也为他的绘画作品的价值加分不少。他将阅读者神奇地带入他所定制的“理想国”里,继而走出,以后的工作和审美全在阅读者自己,他们是否能跳出自己的视野局限和创作者预设的入门角度,不仅能产生共鸣,同时还能挖掘出阅读者自身的理解方向和观点趋势,早已与创作者无关。这难道不是创作者绘画设计此番迷局的高深之处吗?
现代流派自以为艺术是喷泉,其实说它是海绵也未必不恰当。因为艺术不是应当不停地喷涌,其实它应当不断地吸引,不断地充实自己,和人一样。我想这也是唤起其内在灵性的有效门径。吸收和接纳,输入与输出,这是生而为人并值得深究的大问题。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已在路上,即使是乌托邦又何妨。
(责任编辑:秦德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