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路在何方?
2013-05-15 17:33:15 未知
众所周知欧洲是油画的诞生地,中国引进油画的历史仅仅百年,但是,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十分迅速,经过与本土文化的不断碰撞与融合,已经融入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在题材内容、审美情趣、表现方式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深厚的本土化价值。
今日的中国油画之所以能够获得世界性的关注,不仅因为中国艺术家掌握了欧洲油画艺术的精华,更离不开他们对油画本土意蕴的不懈追求。近日,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名人书画院,以便了解油画的表达方式是如何多样化。
中国的油画应当具有本土意蕴,应当表达当代中国的现实生活,抒发当代中国人的情感体验,这是中国的油画艺术能够不断前行的根本动力。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现实主义油画被赋予专业的学院派色彩,另一方面又被视为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艺术表达方式。面对争议,中国名人书画院认为,教育背景以及个人的经历,使得一个人对美术观念的认识根深蒂固。作为一名画书家,一定是创作自己最喜欢的,最令自己动心的,而‘表现当代中国最普通人的生活’,就是每个书画家应该坚持的方向。
与传统油画相较,今天的油画艺术,无论是表现手法、画面布局,还是艺术观念,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现实主义油画本身,也在不断尝试革新。
一首好的中国诗词,必须具有三种境界,也就是物境、情境和意境。所谓物境,指的是大千世界以及联系生活的视觉空间。而情境则指人与现实世界之相互作用的自我空间。两者相互并置才会产生所谓的意境。古人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无我之境’也是同样道理,均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法则。潜心真诚地研究、感悟和表现这一美之法则,追求物与情的永恒之美,乃是现实主义创作的首要任务。 ‘寓教于乐’、‘文以载道’均是用真实表现一种抽象,用美表现一种理念的表现方式,这也是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
中国名人书画院认为,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创作面临着两座几乎无法逾越的高峰。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精神和法则,二是西方传统中最为经典的油画表现视觉空间的技巧。 对这两者来说,今天的中国油画家均相距甚远,甚至一座高峰都很难逾越,两者之间正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继法国浪漫主义之后,出现了以赞美大自然,描写现实普通人们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现实主义绘画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现实主义绘画是由“巴比松画派”的风景画家以柯罗为代表,“农民画家”为称号的米勒,以“现实主义画家”自称的库尔贝和一些政治讽刺画家,特别是杜米埃的创作为代表所形成的。
他是立体画派的鼻祖,他以及他传奇作品早已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然而,将视线从西方转向国内,中国名人书画院发现,中国的老百姓,甚至是在书画艺术上颇具造诣的书画界,对于毕加索的画,只要一个感觉,那就是很难理解。
在我们的印象里,毕加索是一个“符号”,是一个“象征”。大多数人都在近乎疯狂地关注、追逐毕加索的商业价值,甚至他的绯闻轶事。至于他的画美在哪儿,好在哪儿,那些古怪的人物形象,扭曲的轮廓,让很多人感到费解。正如上个世纪人们对于爱因斯坦的疯狂崇拜一样,不由得令人惊讶,崇拜并非出自于对于某件事物的深刻理解。
对于中国老百姓看不懂毕加索的现象,中国名人书画院院士杨进才认为,这是因为毕加索代表的现代主义在我国艺术史上的缺失。现代主义在我国是失落的一个环节。因为我们过去讲得比较多的是欧美的传统艺术、古典艺术,特别是欧洲的古典艺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们又比较多地关注他们的当代艺术和所谓的后现代主义。但恰恰是中间那一段现代艺术,在欧洲发生了差不多100年的历史,是我们有所忽略的,或者说我们研究得不够。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国外很多优秀的艺术被挡在门外。“大家居然不知道在我们的国门之外,现代艺术已经进行了100年,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才知道印象派,我们才知道现代主义,才知道毕加索。”杨进才惋惜的说道。
同时,中国名人书画院认为,看不懂毕加索与中国的美术和美术史教育也有关系,高等教育和专业教育跟不上,直接导致社会普及率低。目前,专业的美术学院里很少有教现代主义的东西,毕加索和他的现代主义被认为是不可教的。另外,目前的外国美术史教育,不论是专业教育还是通识教育,往往到印象派就结束了,现代主义尤其是像毕加索这样经典的现代主义就被忽略了。高校的研究,学术研究被认为是前沿和高端的,如果说前沿和高端我们都做得不够,做得不够扎实,那么到了社会上,到了一般的公众当中,普及层面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如何补上“毕加索”这一课,中国名人书画院建议,应该从学术研究和高校入手,先学会西方研究毕加索和现代艺术作品的各种方法,然后再一步一步向公众普及。
现代主义是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现代主义是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作品的表现手法荒诞、抽象、具有寓意,不直接描绘社会和人生却又影射着社会和人生,反映着艺术家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历史和审美的价值。
(责任编辑:董倩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