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鸿蔚:编辑的艺术
2013-05-16 12:21:35 未知
艺术家郭鸿蔚近两三年来对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动手脚”:沃夫岗·提尔曼斯将摄影作品灵活布置的展场图片中,照片移位后在墙上留下了明显剪黏的痕迹;冈萨雷斯·托雷斯并置的两个完整时钟,现在一个只有时针、一个只有分针,错位的时钟再也无法顺利地从1走到12......剪裁、粘贴,转换再编辑,重新诞生的图像被郭鸿蔚囊括为自己的拼贴作品。
Silver Installation X, 2010
2013年,纸面拼贴,50.6 x 79厘米
图片提供:LEO XU PROJECTS。 版权艺术家。
对郭鸿蔚而言,拼贴是一种使用事物的方式,但有别于以往的拼贴利用不同图象背景中的事物,重新组织形式或内容从而生长出新的秩序与叙事,他寻求一种更微弱的改动,尽可能少以物理的方式去改变事物,却能让观者直觉地发现作品本质上产生了变化。改造的作品都是郭鸿蔚本身很喜欢的作品,凭借着在每次阅读中对原作直觉与逻辑上不断加深的认识,他开始布局以拼贴介入作品,最终在上叠加出一层诗意。
“我的作品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工作,我不加也不减,不会打破或打乱原作去改变太多,只会在上面叠加一层新的东西。”郭鸿蔚说。这么一来,就算没有看过或不了解原作本身意涵的观众,也会直观地感受纯形式的、建筑性的空间维度,而原先就对原作意涵有所认知的观众在面对改造后的作品时,自然而然加入更多解读,对空间的感受与情感的理解都随之发生转换。
Spiral Jetty, 1970
2013年,纸面拼贴, 84.4 x 127.8 厘米
图片提供:LEO XU PROJECTS。 版权艺术家。
一张本身是平的印刷品或作品,凭借图像内容产生空间感,郭鸿蔚的改造“就像是在破坏封闭的二维系统,但是这种破坏不是真的破坏,而是改变它本身的元素。”他解释。原先以绘画作为主要创作媒介的郭鸿蔚,以这种更接近绘画的方式,将在平面上构砌空间的手法加诸于拼贴之上,同样是在二维之上的几何改造,却让图像展现出更丰富的空间维度。
透过拼贴,艺术家同样也尝试将新的空间维度添加在录像作品中。郭鸿蔚从大卫·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早期的实验影片“Stereo”中剪取了许多人物在建筑中移动的抽象片段,根据行走的顺序把它安排成一种叙事。空间的立体感随着人物的行走移位被衬托出来,而像后期制作一样加入的拼贴形体,跟着机位与录像中人物的位移一起移动,不断改变着每一帧胶片里人和建筑空间产生的关系。
Untitled (Perfect Lovers), 1991
2013年,纸面拼贴,44 x 63.4 厘米
图片提供:LEO XU PROJECTS。 版权艺术家。
Q=iWeekly
A=郭鸿蔚
Q:你的拼贴作品看上去在操作上并不容易,在创作之前是否先做了立体模型再根据模型来创作?
A:我是用Photoshop在平面上先试着做草图,有些东西Photoshop做不出来就用手工,时尚杂志拼贴全都是用石灰做的草图。一开始就是用这两种方法配合,构思怎么把立体感应用到图像上,要考量颜色的深浅以及重色、亮色的搭配等等,或试着变换、翻转,一步一步测试到最后,看替换后到什么位置效果最好,再依据草图创作。
Clockwork for Oracle, 2004
2013年,纸面拼贴,57.2 x 78.8厘米
图片提供:LEO XU PROJECTS。 版权艺术家。
Q:有些作品观众乍看之下并不会发现有什么异样,但再仔细看又会发现其中的“不完美”,比方说有手工剪贴的痕迹或是视觉延展上的不顺畅,这是你刻意营造的吗?
A:第一眼看上去哪个地方有一点点不对,看起来却还是保持原来图像的面貌和内容,但再仔细揣摩后,你会发觉空间、内容上产生了新的维度,这是我原本就想要的效果。
Snowy River, 1989
2013年,纸面拼贴 ,79 x 106 厘米
图片提供:LEO XU PROJECTS。 版权艺术家。
Q:这些拼贴的创作中有改变空间的概念、有对艺术史的再延展,创作过程中会不会也有想加入一些巧思、开点小玩笑的想法?
A:在我看来幽默感在创作中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我特别在意的。但这种幽默不仅仅是一种小聪明,而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一个人对待所有事物的态度。严肃的人可能以另一种方式去使用图片,而我是这样的人所以我这么去使用它。这种幽默感是比较乐观的,一种盲目乐观,看到作品中的幽默元素让你脑袋里有个东西闪了一下,你会觉得人一下放下很多东西,感觉很舒服。我作品里的幽默不是搞怪、不是恶作剧,是很贴近原来的结构进行的创作。比如沃夫岗·提尔曼斯的展场图片,改变的还是最能够令人识别的布展方式:将抽象照片放到大小不一的尺寸,以一种规格排列这种标志性的东西,当它们被聚拢并留下反复切割、替换的痕迹时,我觉得满有意思的。
Portrait of a Man, c.1475 – 80, #1
2013年,纸面拼贴,44 x 36.7 厘米
图片提供:LEO XU PROJECTS。 版权艺术家。
Q:你选择了一些极简主义的作品进行改造,改造后几乎完美的成为另一幅极简主义的作品,这种原先形式感很强的作品改造起来有什么特殊之处?
A:以拼贴Carl Andre的作品为例,拼贴后还是能看出他作品的原貌,新作仍然符合极简主义的某些框架,比如序列感还有纯形式,也体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其中标志性的结构可能会基于原来的基础进行转化,但作品并没有被破坏,而是在上又叠加出诗意一样微妙的东西。
Q:《神谕发条(Clock Work for oracle)》这件作品,不仅打破了空间结构,似乎也改变了时间叙事,你还想改变什么?
A:这和改造沃夫岗·提尔曼斯展场的作品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原来交叉布展的方式是作品中主要的线索,而冈萨雷斯的作品《无题(完美的爱人们)》也是一样。原先的作品是两个非常感性的时钟,一个是你的时间,一个是我的时间,但是当它们被微弱地替换了以后,你会发觉里面有些有趣的东西产生了,这种微弱并不是要去破坏或是建立新的东西,仅仅是进行微小的位移,心理上就会有奇怪的转变,或说心理上也跟着位移了。《神谕发条》原来交错的叙事以及两人行走的关系被改变成特别单一、干净、呆板的形式,看上去会觉得很奇怪,但是这种改变其实是常微弱、简单的。
2 x 50 Altstadt Rectangle,1967 , #1
2013年,纸面拼贴,125 x 106 厘米
图片提供:LEO XU PROJECTS。 版权艺术家。
Q:前面提到冈萨雷斯的作品《无题(完美的爱人们)》,原作表达的是两个恋人虽然身处不同空间,但在时间上,甚至是心灵上是不被分割的,在作品名中也能感受到这样的意思,而你把它切割成两个永远无法走完的时钟有什么意思?
A:这种理解满有意思的。还有一点比较有意思的是,在这项作品中,你不通过了解原来作品的文脉关系等具体信息,也可以找到其中的趣味。可以根据一张只有分针、一张只有时针,两个时间对称且“你的时间进入了我的时间,我的时间进入了你的时间”这么一种简单的变化带来的叠加含义,既在形式、内容上又在情感上都感受到一种细腻。不知道原作情感意涵的人会根据镜像的线索,发现本来在底下的阴影翻转到上面了这类微弱的差别,但它看起来又那么合理,而如果了解作品的人,又会看出另一层有趣的意思。
(责任编辑:佟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