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访谈】当代艺术家闻正的“戏画人生”

2013-05-16 23:12:34 心蓝

 

当代艺术家闻正

戏画作品

戏画作品

    当代艺术家闻正,1972年出生,黄山市西递珠坑人,大明王布政后裔。艺术部落酋长、艺基金总监、中国书协、美协会员。
  5月10日至18日,闻正在景德镇原创陶瓷故事俱乐部举办了一场名为“画妆”的戏画VIP品鉴汇,在活动现场,记者对闻正进行了访谈。
  雅昌艺术网:安徽的祁门与景德镇的昌江河一脉相承,您可以说是半个瓷都人,谈谈你对景德镇的印象?
  闻正:我觉得自己就是景德镇人。(笑)“魅力瓷都”——这是我对景德镇的深刻印象!“瓷都”大家都不陌生,世界认识中国也从瓷器开始。“魅力”源发于什么呢?我想到了“窑火”二字,景德镇以瓷立市富民、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窑火”塑泥胎为神奇,化釉彩为精灵,“千年窑火”是景德镇的精神灵魂,我作为国人为之感动并自豪。“魅力”还源于开放与创新,“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开放的景德镇人与外来能工巧匠融汇贯通,推进了陶瓷技艺的不断进步和陶瓷产业不断发展。创新是瓷都的生命源泉,正是代代相传不断创新,才锻造出一座座陶瓷时代巅峰,“瓷都”的光环才始终留传。
  雅昌艺术网:举办这次品鉴会的主题和初衷是什么?
  闻正:这个主题是偶发于原创陶瓷故事空间,品鉴旨在弘扬传承经典文化艺术,加强艺术交流与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原创精神和独立思想的艺术平台,共同推动陶瓷文化发展和促进陶瓷艺术市场的繁荣。
  雅昌艺术网:对于戏画,您怎么看?
  闻正:爱上“戏画”是源于对前辈马得、关良等艺术大师的敬仰。由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在近代被割裂断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弃了真正属于本土的经典文化,被西方时尚文化假象所俘虏,如同被转了基因的动植物,必然会没落并枯萎。中国的历史文化精髓其实都深深的隐藏在经典戏曲之中,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代代传承。“戏曲画”是历史故事中的经典片段或精彩瞬间在画板上凝结,可说是文化精髓的精髓。 “戏画”能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凝刻下来,成为一种艺术史的记录。
  雅昌艺术网:为什么您的戏画陶瓷作品的表现形式不是青花而是釉下五彩?
  闻正:在景德镇众多的陶瓷工艺中,我唯独选中了釉下五彩。我觉得,釉下五彩相比其它陶瓷工艺来说,它虽不及青花的“大牌”,也不比釉里红的华丽炫目。然而釉下五彩确实是古今难以攻克的难关。我利用五彩釉下发色的虚实淡雅,辅加以黑料的笔笔分明,恰恰与在宣纸上“宿墨淡彩”形成异曲同工之妙。人们面对一件陶瓷作品,第一眼往往被工艺抢夺了视线,“啧啧啧,这颜色釉发色不错。”或是“这青花清透至极。”闻正说,我希望工艺是辅助艺术创作与意境的完美表达,但绝不能喧宾夺主。若一眼就被工艺抢了眼,那么绘画本身就会大打折扣。
  雅昌艺术网:瓷器是一种火的艺术,谈谈作品出窑时您的心情?
  闻正:陶瓷特别的魅力就是“开窑时刻”,犹如神奇的魔盒,或是惊喜,或是失望,总是让人们期待谜底揭晓的那一瞬间。在无数次想象与淡忘之后,续而再次看到的陌生感,总是让我兴奋不已。
  雅昌艺术网: 作为艺术家,“戏画人生”是你对自己艺术生涯的诠释吗?
  闻正:我喜欢称自己是个玩家。古诗云:“人生本是一场戏,是否更该了其意。得意之时视泰然,失意之时莫丧气。随境转,枉费力,生前身后不可计。一切无碍平常待,名利本虚争何必。”人生如戏,戏画人生——既是大师们生活写照也是我的艺术体验。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