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揭开旧京尘封记忆
2013-05-21 11:20:13 巩峥
这架木质干板相机,算是北京历史上出现过的最早的相机了。巩峥摄
民国时期的饼干盒、点心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马灯、茶壶、冰棍桶,还有走街串巷收文物的小贩用的小指鼓,旧时郎中用的虎撑子……走进宣南历史文化博物馆,映入眼帘的百余老物件,让人恍若隔世,仿佛又回到了酒旗戏鼓、热闹非凡的老北京。
这是博物馆推出的《走进尘封的记忆》专题展。一件件老物件把观者的思绪拉回到从前,引得花白头发的老夫妇、扶老携幼的中年人,不禁唏嘘连连。
“就是这个,我小时候,卖冰棍儿的都用这个。”一支简陋的冰棍桶却让市民马鹏无比兴奋,“看见它,一下就找回了童年的感觉。3分钱的红果冰棍,那味儿好像还在嘴边。”
马鹏还沉浸在回忆中,可儿子早已被旁边的一个老物件吸引,拼命拉着爸爸凑过去。那是一支马灯,灯身上“北京桅灯厂”的字样还依稀可见。
“这个你不知道了吧?爸爸小时候,赶上备战备荒,下防空时,都靠这个照亮……”马鹏又沉入了另一段记忆,一旁的儿子起初还听得津津有味,不过总归是五分钟热气,眼下又把爸爸拉到旁边的展柜,继续踅摸新鲜玩意儿了。
一套印着大红喜字的暖瓶、托盘,勾起了中年夫妻张仲阳、秦慧敏的回忆。“我们那个年代,结婚都时兴送暖壶、痰盂、脸盆架,上面少不了这个大红喜字。人家送我们的那对暖瓶,一直到孩子上了初中,还用着呢。可惜现在,这些东西都找不到了。”秦慧敏一声慨叹。
不远处一个展台,人声鼎沸,原来是五星啤酒的老招贴画,引得大伙儿议论纷纷。北京五星啤酒厂最早叫双合盛啤酒汽水厂,厂址就位于今天的广安门外东半壁街的旧观音寺。“你们现在的小年轻儿,当然不知道双合盛啦,当年这家厂子就在我们家旁边,在我们那年代,这可是老北京响当当的名牌儿……”这位挺着啤酒肚的老大爷,于是打开话匣子,围绕着双合盛述说起自己的神奇过往。
人们边看边议论,唯独一对鹤发童颜的老夫妇,凝视着一个面包圈一样的金属老物件,沉默不语。“那叫‘虎撑子’,是旧时郎中走街串巷代替吆喝的响器。”博物馆工作人员刘介群压低声告诉记者。
原来,老夫妇的上一辈都是行医的大夫。老人说,多少年没见到“虎撑子”了。当年,自己的父亲身背药箱,肩搭褡裢,右手举幌子,左手摇的正是这老物件。往昔的辛酸,一幕幕又闪现眼前。
“1900年,英国伦敦生产。”这串字眼,足以引起孩子们的极大兴趣。他们面前的这个老古董是一架木质干板相机,算是北京历史上出现过的最早的相机了。镜头依旧锃亮,只是机身早已落满灰尘。孩子们争先恐后挤到镜头前扮着鬼脸。暮气沉沉的老物件与朝气蓬勃的孩童,相映成趣。
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一专题展将持续到7月中旬。看到展览如此受热捧,博物馆有了新的想法,想把市民们和老物件之间的故事收集起来,这也是笔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