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徐虹:确定与不确定的反思

2013-05-24 14:32:57 未知

  

       袁庆一的作品具有反思性,是不断的往后看,不断往后想的作品。这种作品非常难得,看上去画得很细腻、很写实,却是最不确切的作品。他要表达的东西是情绪,这种东西很难抓得住,很难用简洁的语言说清楚,这种情绪停留在八十年代或者九十年代之间,就像现在有思想的中国人对中国的前景和文化的发展的可能性的那种探索和犹豫,在犹豫中间发现了一个亮光。

  这种既实又虚的气氛,在袁庆一的画面上到处洋溢。有一些作品,看上去全是一层棉纱,有的是一片黑暗,不知要走到哪里。所有的特征,都藏在一个纱布的后面,因为他觉得任何事情都是不确定的。袁庆一和里希特不同的是:他实际上想确定,但是导致一种不确定。就像《春天来了》,或者是《烟灰缸》。烟灰缸是确定的,人物的背影是确定的,门框是确定的,黑暗是不确定的,一直在确定和不确定之间游走。肖像和观众看的那个脸:模糊的脸到底看什么,对观众说什么,不确定;脸的笑是确定的,但你真的不知道他是在笑还是在说,只能感觉到感情的温度。

  还有《视》,女青年的背后是确定的,但是对着我们的这位男士看上去脸部有表情却十分模糊,这种不断的等待和确认中,作品就变得非常的让人期待和犹豫。这种期待和犹豫之间张力大到多少,要看清晰的指向。这里的犹豫和里希特的犹豫非常的不一样。袁庆一的犹豫有一种紧张感,主要是人和环境的紧张,环境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是一个慵懒的一种符号,但是人物是紧张的,和慵懒的环境之间产生了很不协调的运动的感觉。结构上直线紧挨着人,产生一种非常紧迫的节奏,环境和人之间,紧张和不紧张的处理,让人产生很多的思考。

  这种绘画的品质是可取的,因为艺术有很多含蓄的、让人去思考的东西。像这样的作品,像这样的指向,究竟你是面向历史、面对历史、面对转型期的思考?还是完全针对现实、针对人和现实处境关系的一种思考?我不是很清楚。八十年代的青年,本来是充满理想,想打开一扇扇门,可是到现在还是不知道我们要到哪里去,背对着亮光,飞向黑暗。

  (根据5月22日“袁庆一春天来了”研讨会发言节选、整理。)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宋梦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