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天价拍卖当代陶瓷背后的隐忧
2013-05-25 12:23:46 未知
在迅速膨胀的艺术品市场,当代陶瓷也是被关注的热点。以陶瓷艺术家的 单件作品拍卖成绩为例,一些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在近5年时间内,涨幅就高达10倍,甚至几十倍。北京荣会艺术中心总创意宋宁颉一直身处市场一线,直接与各个窑口的艺术家与经纪人打交道,熟谙当代陶瓷艺术市场。
在迅速膨胀的艺术品市场,当代陶瓷也是被关注的热点。在拍卖市场上,不断有大师作品以超过千万元的价格成交。与此同时,一些业内人士对当代艺术陶瓷市场的评价并不乐观,认为当代陶瓷艺术市场实际状况是“有价无市”。
拍场天价VS市场白菜价
2012年,国内主要的拍卖公司都开设了现当代陶瓷专场,其中包括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匡时、北京瀚海、上海泓盛等。也正是在近几年,中国当代陶瓷艺术作品在拍卖市场上频繁创下天价,尤其是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大师们的作品,成交最高价已突破百万元,甚至千万元大关。
以陶瓷艺术家的 单件作品拍卖成绩为例,一些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在近5年时间内,涨幅就高达10倍,甚至几十倍。2007年,戴荣华的作品《白蛇传——断桥》以67.2 万元创下当时当代陶瓷艺术高价,而在2011年,戴荣华的一套《古彩琴棋书画长条瓷板》的成交价已涨至1150万元。2008年,李菊生创作于2007年 的作品《豆蔻年华》以123.2万元成交,创下当时当代陶瓷艺术拍卖最高价,截至目前为止,李菊生的个人最高成交价已达402.5万元。
另一些当代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也在2009年至2012年达到非同一般的高价:2009年,王锡良的《黄山四千仞》瓷板画在上海崇源以782万元成 交;2011年,张松茂的《和靖咏梅》瓷板在北京匡时以494.5万元成交;2012年,饶晓晴的《居易草堂/渊明诗韵》(粉彩双面瓷板)以414万元成 交;钟莲生的《汉宫秋月》以1242万元成交;李进的《赤壁怀古图瓷板插屏》以506万元成交;白磊的《秋趣》以207万元成交;李小聪的《赤壁怀古》以 345万元成交……
然而,拍场不单见证天价拍品,另一种景象是:某年的陶瓷专场拍卖,197件拍品有124件流拍,最高成交价为60万元,而有的拍品甚至以100元的“白菜价”起拍。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大师作品在个人工作室的售价远远低于拍卖场上的成交价,这已成为业内心照不宣的事实。
北京荣会艺术中心总创意宋宁颉一直身处市场一线,直接与各个窑口的艺术家与经纪人打交道,熟谙当代陶瓷艺术市场。他表示,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也就是最近30多年的事,而在市场上的发展时间也不过20多年,受大环境影响,和艺术品市场发展走势一样,2009年至2011年的确是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巅峰时期,出现水涨船高的局面,整体价位偏高,但最近两年也相继开始调整。
宋宁颉介绍,以景德镇瓷器为例,在拍卖市场上,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近现代陶瓷艺术大师的作品价值得到认可,在市场上的价格飞涨,受此影响,当代陶瓷艺术也出现普涨的局面,进入主流视野的是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艺术家的作品。除此之外,钧瓷、耀州瓷、磁州瓷、德化白瓷、醴陵瓷等多个窑口的瓷器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龙泉青瓷在2010年被评为“非遗”之后,价格也出现很大的提升。
客观而言,当代陶瓷艺术价格上涨,一方面是实际收藏需求的刺激,富裕阶层对精神消费需求的增加使得当代陶瓷艺术价值得到认可。其实,投资资本的驱动才是价格上涨的主因。这部分资金进入艺术品市场后,从大师作品入手,导致大师作因供不应求而价格上升。另一方面一些高价的产生是因为炒家手上有囤积的作品,需要提升整体价格再出手。
业内很多专家均表示,当代陶瓷艺术的拍卖价格呈现的是一个高价位的市场,没有客观反映市场价值,拍场作价已成为行业的潜规则,泡沫太多,虚火太旺,包含炒家运作和击鼓传花等因素。因此,拍卖价格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现状。
百花齐放VS鱼龙混杂
总体而言,市场上流通的当代陶瓷艺术大致有三类:一是具有学院背景的创作者(常被称为“学院派”艺术家)作品;二是以师徒传授,注重传统工艺和表现的“传统派”艺术家的作品;第三是仿古瓷。
宋宁颉介绍:“从市场层面来说,大家比较认可的是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传统陶瓷艺术经‘清三代’一脉相承,在之后发展出民国时期的文人瓷、‘珠山八友’的 彩绘瓷,当代陶瓷工艺大师的作品延续这一脉络,迎合主流审美趋势。对于很多藏家和买家而言,这些作品表现出的精力和手上功夫都能看得见,因此大家较为认 可。”相比而言,“学院派”艺术家了解国外当代陶艺发展状况,他们的作品创作基于过去陶瓷的工艺和文化,又注入当代元素,反映时代生活,具有未来的预见 性,这部分作品的市场表现也不错,尤其是在北京、上海、香港、台北这些城市,受到具现代观念藏家的青睐。
此外,仿古瓷具有客观存在的价值,是恢复传统工艺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古代瓷器生产工艺和技术的研究,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由于古代陶瓷精品存世极少,仿古瓷的出现满足了部分好古收藏家的需求和意愿,因此,也占据了不少市场。
在迅速膨胀的艺术品市场,当代陶瓷也是被关注的热点。在拍卖市场上,不断有大师作品以超过千万元的价格成交。与此同时,一些业内人士对当代艺术陶瓷市场的评价并不乐观,认为当代陶瓷艺术市场实际状况是“有价无市”。
宋宁颉认为:“当代陶瓷处于一个天时地利的时期,正在进入一个全面复兴的阶段,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不同审美并存,创作不拘一格,时限不受局限、没有约束;形成老中青各个年龄层次的艺术家,学院、传统、仿古各行其道,也吸引了国外艺术家和书画家的关注和交流,推动了当代陶瓷的发展。”
虽然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面临很好的时机,但陷于商业利益的纠葛,当代陶瓷艺术也处于鱼龙混杂的无序状态。一方面工艺美术大师的市场效应引发严重的误导,市场一味追求大师作品,盲目追捧大师名号,炒高作品价格,市场上甚至出现大师作品的仿品和赝品。另一方面,近年来申报评选大师的创作者人数也是逐年递增,名气价值胜过作品质量,陈陈相因的创作使得当代陶瓷艺术难以寻求突破。
在仿古瓷领域,随着技术的提升,也吸引了牟利者,“杀猪货”(指精仿、高仿的瓷器)横行市场,在仿古瓷做旧之后,以假乱真,出现在拍卖会上,成为不法分子上谋求暴利的工具。
反思调整,建立良性的市场环境
与此同时,因为瓷板画、当代绘画陶瓷是市场追逐的热点,当代陶瓷艺术的创作者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绘画这一工艺环节,而作为陶瓷艺术的核心技术,比如配料、釉色、器形、设色、烧制等重要工艺环节却无人问津,技术日渐落后,后继乏人。
最近几十年,日本、美国等国家,甚至我国台湾地区都已经发展出从纯艺术角度出发的当代陶艺,他们对陶瓷艺术的釉料、烧制、生产设备等方面研究很透彻,取得 了长足的进步。毫不夸张地说,在工艺方面,他们已经超过了传统的中国陶瓷。比如,日本的七宝烧就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他们将陶瓷的釉色、器形、烧制等 工艺发挥到极致,将东方元素生动地展现出来。这种对工和艺的追求、制作本身的认真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
我国传统工艺创作具有深厚的作坊文化,严格的师承关系,导致技艺封闭、保守,缺乏交流、合作、分享和共赢的意识,也形成“小富即安”的心理意识和行为。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不改变这种固守的模式和意识,当代陶瓷艺术无法形成产业的规模,市场也永远做不大。
宋宁颉表示,市场机制不完善是陶瓷艺术市场出现种种乱象的根本原因。“当代陶瓷艺术缺乏作品与市场对接的机制,缺乏规范运作的专业机构。在市场运作中,创 作者自产自销,将自己的作品送到拍卖场,以作坊式的销售为主,或者是亲戚朋友的代理销售,也有中间商的积货囤货,没有形成有序的陶瓷艺术运作机制。”他表 示,成熟的市场应该由创作者、艺术品经纪人、专业机构、策展人、艺术媒体、收藏家组成,术业有专攻,各司其职,共同决定作品的艺术价值、工艺价值和市场价格,而不是现在这种各自为政的操作方式。
在经过前期的市场疯狂后,我们看到,只有重视作品的创作和创意,聚合更多的力量,重视明确分工的市场机制,各司其职,形成良性的市场状态,当代陶瓷艺术市场的未来才会更加成熟、理性。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