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赏析】汪野亭无题山水四条屏品读
2013-05-25 19:28:37 曹新吾
人们常将李商隐《无题》诗与莫扎特无标题音乐作比较,并一致公认,在特定的语境乐章里无远胜有。汪野亭所作的无题山水春夏秋冬四条屏就是这类杰作。
春屏飞红滴翠,山明水澄。桃花坞,芳叶林,平远景,觅句人。整幅作品气色高华,意境超迈。然而,此时画家却低回沉吟,一字不署,仅鈐方“汪平野亭”鉨印作穷款。莫非这位瓷上丹青圣手是想起了也曾同一情境下游目骋怀的魏晋先贤,一样深感“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因而以不言言之?是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在天籁与造化面前,一切语言文字都是多余的。无声胜有声,无字胜有字。心有灵犀者,当会其中意。
夏幅松荫如盖,山石突兀。远水迢迢,风帆片片。驴背上,携琴访友的隐士不紧不慢,悠闲自得。抱琴童子身上的绯衣和路旁几丛红叶恰似点评古籍的朱笔,振起全篇。四书五经上落朱墨是为掇英咀华,这里特地让人“见红”则是为衬托画上由大片青绿色调营造的清凉世界。当然,作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汪平”圆形印章,同样起到了这种醒画作用。设想若在印上方加句话,哪怕是添个“汪野亭写”,其构图作用也就失去了。此即画师用印的高明处。
秋帧虽红消香断,绿退金烁,却天地寥廓,径野清旷。高士所携素琴换成了画轴书卷,前面慎用的曙红都易以朱磦,意寓秋实取代春华。不作万山红遍或层林尽染处理,应是未到霜期。民国年间,世人对汪家山水的面目早已熟悉,不须赘言也知,故尔画家依然矜持地只盖了方另一款式的“汪平野亭”常用章。
冬笺亦一反“无雪不成景”的旧套,始终执着地吟红咏碧,只是在为近树点苔时用了白色。是表示雪前预霰?还是暗示霁后残霙?画师以“懒笔”的方式将判断留给了观众。点景的孤舟蓑笠翁,也有未雪绸缪的意思。不过,最值得寻味的还是作者借“寒木著花”对“阴有阳生,冬孕春气”易理的诠释。它是阅尽沧桑后的感悟,是笔墨技巧外的修为,是画家与画奴的扬镳处,是天才与庸才的分道碑。所以前人说,不熟画技画不好画,只精画技也画不好画。画理通易理。
汪野亭(1888——1942年),江西乐平人,名平,号传芳居士,斋名平山草堂,是珠山八友中唯一专攻山水者。从笔笔力能扛鼎来看,这堂青绿山水挂屏应是其中年所作。且不说丘壑经营之奇,村寺布置之巧,舟桥穿插之妙,单从仅用“泥里拔钉”法即将池沼和陂陀草痕表现得如此真切却又这般率意,便可知技已进乎道。其实,四幅瓷板画尽管只将襟抱附烟霞,心绪仍然历历在目。它们或赋春思邈,或述夏意闲,或语秋心远,或话冬袂扬。而这种画外之旨,韵外之致,也正是汪野亭春夏秋冬无题山水四条屏最耐品读处。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