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兴和台湾岛屿写作
2013-05-28 10:00:26 李逦
《如雾起时》剧照
《他们在岛屿写作》,是一组关于台湾的文学家的纪录片,一共有六部。其中拍摄了有小说家有诗人,包括我们大陆观众比较熟悉的像余光中、周梦蝶等。陈传兴是《他们在岛屿写作》这组纪录片的监制,同时也是《化城再来人》、《如雾起时》的两部影片的导演 。
陈传兴说1950年代的台湾是比较高压的,卫战的时期的环境其实对于一些台湾作家来讲是非常严酷的。可是在那里,不管是诗、画、小说文学等等,他们都能找到一种的生命寄托,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有趣的和独特的现象。这些台湾文学的现代主义的发展,其中某种程度上,都衔接和延续了中国30年代的如冯至、卞之琳等等这些旧文人的传统。 陈传兴在拍《如雾起时》的时候,其中有一个场景,是台北的旧城,对照的是一个由日本人兴建的欧式风格的台北的邮政总局。其中背景音乐用的是评剧《四郎探母》,这在当年台湾是被禁唱的。 这样的背景音乐,在建筑空间上,将传统的城墙与现代的殖民者效仿西方的现代主义的建筑物之间形成了对比,是比较露骨的做法。而《化城再来人》中有一个画面就是大概将近3分半左右的一个轮渡划过的镜头,其节奏非常缓慢,一条小舟,慢慢地横越整个画面,前面是一棵大树。陈传兴称其是对台湾摄影大师郎静山致敬的一个镜头。
对于陈传兴来说,他拍摄的关于文学大师的电影虽然是基于真实的时间叙事,但其背后也隐藏了抽象的人物心理的时间,和对一个时代逝去的记忆和致敬。
陈传兴:法国高等社会科学学院语言学博士(1981~1986),师承将符号学理论用于电影理论的大师Christian Metz,博士论文为〈电影「场景」考古学〉。擅长艺术史、电影理论、符号学与精神分析理论,对于视觉/影像分析尤有关注与专精。1987年在阮义忠先生访谈所著的《摄影美学七问》中,负责其中「五问」的回答者,访谈内容对海内外都产生深远的影响。著作《忧鬱文件》(1992)中,关于《明室》一书的深度书评,也成为中文世界理解罗兰 巴特的经典文献。曾任教于国立艺术学院美术系。1998年创办的行人出版社,以欧陆思想及前卫书写为出版轴线。现任国立清华大学副教授,开设「电影」与「精神分析」相关课程。
活动:“他们在岛屿写作”电影展映系列活动
地点: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电影资料馆、库布里克书店、北大英杰交流中心
时间:2013.05.18-2013.06.06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