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月创造的拍卖奇迹
2013-05-28 12:48:48 梁瑛
方力钧作品《1997.1》于2007年在北京保利拍出1030.4万元
张晓刚《血缘系列:三位同志》在2007年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专场上以211万美元成交。
2007年纽约苏富比拍卖场上,岳敏君作品《金鱼》拍了138万美元。
国家艺术与政策研究所所长余丁做客“四方沙龙”,漫谈艺术品市场与收藏
中国艺术品缘何能在18个月里突然爆涨?是谁在左右艺术品市场?与股票房产相比,艺术品作为投资品有什么样的特点?5月25日下午,国家艺术与政策研究所所长余丁做客由关山月美术馆与深圳商报共同主办的“四方沙龙”,在题为《漫谈艺术品市场与收藏》的讲座中,用数据与案例给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18个月增长191%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余丁教授从事艺术品市场研究近十年,他主持的“国家艺术与政策研究所”从2011年以来每年为文化部撰写《艺术品市场研究报告》,对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品市场有深入的分析研究。5月25日下午,他从近年来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状况入手,抽丝剥茧地分析艺术品市场背后的价格推手。
余丁重点分析了一个案例,这个案例发生在2006年3月到2007年9月的这18个月当中,在这18个月中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突然爆涨,单件艺术品的价格增长了124%,这个案例的起点是2006年3月30日,在纽约苏富比举办的第一场亚洲当代艺术专场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艺术品一路走高,这18个月当中销售的数量没有太大的增长,但是销售总额却增长了191%。
苏富比的研究院曾经对全球艺术品市场做了一个研究,他把全球市场上所有的1950年以后出生的、作品拍卖单价超过100万美元的艺术家,列了一个名单。2007年9月,在这个名单里面,中国艺术家有9位,占到了32%,居世界首位。在2006年3月30日之前没有任何一位中国艺术家进入这个名单,突然18个月以后,这个名单里的中国艺术家数量变成世界第一了。2005年张晓刚的作品拍卖纪录和2007年的拍卖纪录比较,他的作品的回报率达到了893.6%,他的小件作品更高,达到了1279.5%。方力钧的作品回报率也非常高,2002年5月到2006年5月,他的作品回报率达到了1096.6%。岳敏君的作品在2006年之前,没有一件达到百万美元以上,而在2007年1月,他已经有7件作品超过了百万美元。
多方合力决定艺术品价格
这个价格是怎么形成的?这18个月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艺术家的作品过了百万?余丁用两个交汇的圆环来代表当代艺术生态圈,一个圆环代表包含了画廊、拍卖行、私人收藏家等因素在内的资本力量,而另一个圆环则代表包含了博物馆、策展人、评论家等非盈利因素的观念力量。
余丁表示,整个国际当代艺术圈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观念,一个是资本。就是资本和观念合力来对艺术作品发言,对艺术作品的价格发言。所以,如果想仅仅通过炒作而提高一位艺术家的身价,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他缺少博物馆系统的认可;反过来,若一个艺术家具有博物馆、评论家的高度认同,但是却缺少市场流通,那他也不可能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家。如毕加索和齐白石,在艺术史上的价值已经被公认,而且他们的作品市场流通量大,毕加索有3万件,而齐白石也有2.7万件,如果没有市场上流通的量,艺术家不会有这么大的知名度。由此,余丁的结论是,艺术作品的价格是由一个系统来决定的,而不是由任何一个单方面因素来决定的。
投资艺术品回报率不高
18个月增长191%,近年来中国艺术品不断出现天价奇迹,让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艺术品是快速升值的投资品,而余丁教授的研究却恰恰相反。
余丁介绍,艺术品作为一个投资品种,在经济学领域早已有过深入的研究,这个研究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指数研究,就是艺术品的价格指数和其他的投资领域,比如股票、房地产、消费等之间的关系。第二个集中在回报率。余丁用一个图表来说明,在1983年到1994年的十年间,股票出现了三波行情,房地产虽然没有股票波动剧烈,但一直处于上升阶段,而艺术品则只出现了一波行情,所以从投资的角度说,今年买了明年就想赚钱,艺术品不是这样的一个投资产品。
而报酬率方面的研究数据更加不容乐观,德国经济学家发现,艺术品投资的报酬率从长线来说比起其他的投资管道要低,比如说他们研究1810年到1970年间的画作的报酬率是3.3%,股票是6.6%,1946年到1968年间的画作的报酬率10.5%,但是同期的股票有14.4%。另外一个经济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发表了一篇论文,谈到画作的平均报酬率0.55%远比英国政府债券2.5%的报酬率要低。作为长远投资的话,股票债券的报酬率比艺术品的报酬率要高得多。所以,如果你把艺术品当做一个投资的手段,经济学家会告诉你,这是有风险的。余丁表示,目前国人投资艺术品有三种方式:买卖、艺术品投资基金和艺术品产权交易,但后两种方式目前仍不完善,风险极大。而将购买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做收藏者而不是投资人
余丁强调,艺术品作为投资手段,跟房地产、股票投资一样,都有风险,你必须要成为一个专业人士,或者你有专业人士做指导才能进入到这一行。
他说:“做收藏绝不是盲目自信,即使像大卫·洛克菲勒这样有家庭艺术熏陶的人,做收藏仍在依靠专家,他的第一个专家是设计师、建筑师戈登,通过他、也通过他的妈妈,大卫认识了MOMA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第一任馆长阿尔弗雷德巴尔,以及纽约现代艺术馆的现任策展人多萝西米勒,这三个人加上他构成了一个由博物馆馆长、建筑师、策展人共同组成的专业艺术委员会,来决定摩根大通银行收藏品的购买方向。他们在1959年到1969年期间收藏了一大批极具价值的艺术作品,基本上美国和欧洲当代艺术最重要的艺术家的作品都收到了帐下,而且当时买得并不贵。”
之所以强调艺术品投资的风险,余丁说,是为了构建以收藏为核心的艺术市场,希望大家做一个收藏者,而不是一个投资人。“其实艺术的主要作用不是投资而是欣赏,是审美。”
从纽约的弗利克收藏馆到洛杉矶的盖蒂美术馆,从铁路大亨亨廷顿到中国人熟悉的乌里·希克,余丁以自己熟知的私人收藏为例,展示了西方的收藏传统。余丁举例说,收藏家甘兹夫妇,从1941年买第一件作品到1993年去世,他们的作品几乎没卖过。1993年纽约的佳士得拍卖公司给他们做了一个专场,拍出了2.7亿美元,这是他们花了差不多200万美元积累下来的,报酬率相当高,但他们基本上只进不出。这一家人不是有钱人,他们是中产阶级。而他们收藏的前提是喜欢,他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余丁认为,“艺术品的终极目标是审美,收藏是审美的一种方式。当然我们今天在说审美的问题的时候,也需要有品位、有鉴别力,有鉴赏力,这个鉴赏力的培养是要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像关山月美术馆这样的教育项目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收藏者自己还要去看书。”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