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艺术还是谜题?
2013-05-30 09:28:20 梁瑛
吴山专和英格OCAT展示“关于某物的报告”
“关于某物的报告”展览现场
“不懂几何学者不得入内”。这句原本镌刻在柏拉图学园门楣上的箴言,如今被投射在深圳OCAT的大门上。大门之内,吴山专和他的冰岛太太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向观众展现了一种极为复杂和晦涩、难以归类的艺术作品,批评家高士明称它是“艺术史之外的神秘与疯狂”。20多年前“现代美术大展”上,那个在中国美术馆里倒卖对虾的小贩吴山专,曾经在中国美术界声名大噪,一路走来他的艺术有多少是可以被看懂的呢?
2013年5月21日,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日子,“关于某物的报告”展览在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展览中的艺术家和策展人,以报告人和联合报告人身份出现。他们的作品是一个名为“小肥姘”的几何图形,这个图形经过复杂的计算而来,至于为什么叫“小肥姘”,艺术家吴山专说,只是为了好听。
完美而莫名的“小肥姘”
报告人吴山专和英格从平面上一个任意的点开始延伸,一直到发展出一个特定的图形。有人说这个图形的周长等于一个圆形,而面积等于一个正方形,所以被吴山专认为是最完美的图形,也有人说它由7个圆相交组成,代表着永远的相遇。它通过一个由“化圆为方”的荒诞几何学的演变导出,被亲昵地称之为“小肥姘”。吴山专与英格逆转了柏拉图的知识阶梯——由视觉出发,以手工演绎的方式达成一种不可言说的“造物”的知识。而在此次展览中,记者看到,深圳OCAT展厅A展厅展出根据该展厅特别制作的一件如宫殿般的大型装置作品,由88根直径31厘米、高度198厘米的已附着涂料的原木柱体架起弧梁组成,从高处俯瞰,这个“宫殿”由“小肥姘”图案构成,观众可以任意在“宫殿”柱子间的空隙中穿梭;而对面的B展厅内墙上,铺排着图形的已附着涂料的木制檐口,并呈现相关文献以及小型装置作品。
“莫名其妙!”一位观众在两个展厅转了一圈,转身走了。这大概是大部分观众看到这件作品的感受。这种莫名来自于对作品的不理解,也来自于对艺术家吴山专夫妇的陌生。事实上,移居冰岛和德国20年的吴山专对于现在的中国观众,的确有点陌生。
在中国美术馆卖对虾
在20多年前那场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划时代意义的展览上,吴山专花800元弄来了200公斤冻对虾。从没见过当代艺术的普通观众,被墙上的作品弄得晕头转向。突然,他们发现了角落里熟悉的事物——对虾,而且价格比市场上便宜很多,大家开始抢购,甚至连当时的美术馆馆长刘开渠都买了三十块钱的对虾。这个境况绝对对得起他为自己这个行为艺术起的名字——“大生意”。 混乱的场面很快引来警察,有投机倒把之嫌的吴山专扭身就在黑板上写下“今日盘点”。当然,他还是被要求离开“神圣”的中国美术馆。由于价格过低,吴山专卖虾赔了钱,但赚了名声。对于商业化、对于文化权力的调侃与消解都在这次行为艺术中明确呈现出来。
而此后,他前往冰岛,在那里结识了自己的太太,冰岛艺术家英格,并开始了两人的共同创作。他们曾去往瑞典一家美术馆,向艺术家杜尚最著名的作品《泉》撒尿。之后不久,他们到德国任教,在当地一个红灯区的超市中,两人正面全裸面向镜头,背后是琳琅满目的水果摊。二人手里拿着苹果摆出一副亚当夏娃的姿势,拍下照片。这些后来都成为他们的重要作品。
这不是一个展览,而是一个报告
不管你是否理解,吴山专和英格自顾自地做自己的作品,最初他们有一个完美的括弧的设想,现在他们则开始研究一个完美的图形。他们像中世纪的玄学家那样工作,希望让原本不可见的观念在世间现身,以一种接近中世纪经院哲学的运思方式,回应了黑格尔关于艺术命运的预言。也许正因为如此,高士明称,这不是一个展览,而是一个报告。艺术家是报告人,而策展团队被称为联合报告人。
事实上,在当天的开幕式上,吴山专和英格几乎没有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什么解释,他们只是特别提到在深圳这个“制造之都”展出这样虚无作品的特别之处,并邀请观众走到这些廊柱中去,“观众可以探寻他们的影子,我很好奇你们会发现什么。”英格说。艺术家邱志杰说吴山专是“一个迷宫”。他总是不太乐于明确地回答问题,用玩笑和哲学性的话语对问题进行消解是他的特长。就像那些复杂的作品草图,对数学和几何不感兴趣的人,看一会儿就足够头昏脑涨了。
这一展览将持续两个月,观众有足够的时间解开谜团。伴随展览开幕的还有5月25日下午在深圳OCAT图书馆举行的“关于某物的报告报告人/联合报告人演讲及圆桌讨论会”,在此次会议上,不仅有英格和策展团队成员的讨论,还对吴山专的首本专集《吴山专国际红色幽默》进行了再次发布。该书由亚洲艺术文献库(香港)于2005年出版,概述了吴山专从1985年至2005年20年间用各种媒介创作的体验,以及和英格·斯瓦拉·托斯朵蒂尔的大量合作。
(责任编辑:刘梦盈)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