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孙振华:为什么要去威尼斯

2013-06-07 15:39:22 未知

  201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几乎成了“中国年”,有人开玩笑说,中国搞当代艺术的,几乎有一半都到威尼斯去了。

  自然,诟病中国艺术家扎堆威尼斯的也不少,花着不菲的钱,去赶国际当代艺术的洋集,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应该去,还是不应该去?这个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自己。这些年全国各地掀起的创意文化产业的热浪从来都没有止息过,各种艺术的节庆,各种双年展比比皆是,为什么这些文化项目不能吸引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而我们仍要对威尼斯趋之若鹜呢?

  威尼斯名牌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每次展览肯定会引来有大量的批评,然而,每次新的展览不管是骂的,还是捧的,都要屈尊来一趟,要去个因为展览而显得拥挤和嘈杂的城市一看究竟。

  而我们呢?每年全国各种节庆、展览要花重金请国外大腕和疑似大腕前来捧场,就为了当时热闹,为什么他们很少自掏腰包到中国来呢?这是因为我们的影响力不够。

  所以,在威尼斯,我们首先要学习如何通过文化来激活、运营一个城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如何真正按照国际通行的办法来举办国际性的展览。当代艺术也好,威尼斯双年展也好,它不仅是一种形态,更重要的,它还是一套制度系统。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核心。

  当代艺术的生产机制和传统艺术有很大的不同,它其实是一种有组织地,系统地生产。比如策展制度,在古典艺术、现代主义艺术中,都没有策展人这一说,而当代艺术有策展人。策展人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当代艺术生产的组织者,这是一个新东西。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制度就相对成熟。如果我们要问威尼斯双年展最大的亮点在哪里?回答是,它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展览制度,像组委会、学术委员会、策展人、参展艺术家、赞助人、运营商这些角色都是威尼斯双年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如何组织协调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很大的学问。

  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的工作人员曾经当面向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负责人提出,派人去实习,“自带干粮”,不要报酬,替他们工作。也就是说,只有近距离地体验威尼斯双年展的运行全程,才能更清楚它们的优势、特点到底在哪里?但他们得到的回答是,我们每年在全世界只吸收6个人实习,要获得机会很难。

  再如,当代艺术在营销、流通、传播、展示方面也有它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企业赞助、媒体传播、品牌推广等方面。当代艺术可以成为城市美学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产业的主干,成为城市经济的增长点甚至支柱,这一点,威尼斯双年展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去过威尼斯的人知道,这个城市的本地居民已没有多少,由于威尼斯正在下陷,有的季节每天都会有定时性的海水涌上来,淹没街道和广场,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威尼斯双年展,这个城市将是怎样的?而现在,威尼斯一房难求,在欧洲属于最高端的消费城市,而支撑这个城市的,就是威尼斯双年展,以及衍生出来的电影节、音乐节……总之,一年到头,这个城市都在因为文化而激动。在欧洲经济不景气的今天,这真是一个奇迹。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