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桃图》的最好归宿
2013-06-13 10:16:52 沈飞德
在上海文史馆六十春秋中,有一大批馆员为祖国文博事业慷慨捐献了文物、碑帖、典籍和历史照片等。在这一群体中,有两位女馆员给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位是向上海博物馆捐献国宝级青铜重器大克鼎、大盂鼎的潘达于已广为人知外,另一位叫叶崇德的人们就不太熟悉了。
这位叶老太太可不是一般人物。她祖籍广东番禺,父亲曾任九江知府,母亲赵寿玉是清末书画篆刻大师、海上画派主要代表人物赵之谦的幼女;她的叔叔叶恭绰、哥哥叶公超都是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她毕业于南开大学,曾在上海通志馆工作;上海解放后参与了上海图书馆的筹建,长期在上图工作直到退休。1986年她经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先生推荐被时任上海市市长****聘为文史馆馆员。叶老因从小在北京生活的缘故,操一口纯正的普通话,为人处世也有北方人的豪爽、大度。她见我这个后生晚辈,总是亲切地喊我“小沈”。她腿脚走路不太灵,印象中拐杖不离身,但经常来文史馆参加活动。
记得有一次我去看望她,见在写字台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她外祖父赵之谦的画作照片,上面画着一只只鲜艳硕大的桃子,画右下角还有她叔叔叶恭绰的一段题跋。叶老见我对画作照片颇感兴趣,就说这幅画我早已捐献给上海博物馆了,这张照片是上博翻拍后送给我做纪念的。
赵之谦这幅晚年力作的流传有段趣闻。据叶老介绍,她外祖父的这幅画,虽然画中的桃子仅九只,但家里人都习惯喊它《百桃图》。赵之谦对艺术精益求精,对自感不如意的作品常常扔进纸篓,家里的佣人总欣喜地拿些“废纸”去换银子。当年《百桃图》被画家扔进纸篓后,幸被家人捡出。赵之谦后来把这幅画赠送给了女儿赵寿玉。1946年的一天,叶老把一直由母亲珍藏的巨幅《百桃图》拿出来给叔叔叶恭绰欣赏。只见这幅《百桃图》,枝劲叶盛,其实如斗,用笔苍劲,设色浓厚,墨彩酣畅,舒卷自如,画家金石书法的力度一览无余。叶恭绰深感这是一幅难得的艺术珍品,不禁为画家非凡的功力所折服,大为喜悦,连连称好。他又见画作因保管不善,破损厉害,颇感惋惜,提出为侄女找好的裱画师重新装裱。当叶老拿到《百桃图》时,见到了叔叔为画作的题跋。这段题跋述事记人,十分风趣。云:“此崇德侄女外祖撝叔丈遗作,装池后付崇德藏之。丈艺事精绝而轻狂玩世。令江右时,藩司强作画,乃刊一小印,曰‘撝叔不高兴’钤于末。得者大宭,令人谢过。丈乃别作一帧,改钤一章,文曰‘撝叔高兴’。其风趣如此。此大幅殆亦高兴时作也。”落款是:“民国三十五年秋日遐翁(印)。”“遐翁”即叶公绰,清末举人,官位显赫;又精于书画,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中国画院院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
《百桃图》是叶崇德的家传珍宝。上海解放后,叶老慨然将之捐献给上海博物馆,此外还将家藏外祖父的全部遗墨、印谱和手稿等捐献给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今上海图书馆前身)。据行家说,这幅画在1980年代的价值就不下百万元,可那天叶老跟我介绍画作时只字不提它如何值钱。我问她为何将家传珍宝捐献给国家,她爽朗地笑了,说:“捐献给国家我心里才感到舒坦,那是《百桃图》的最好归宿。”如今在上博,赵之谦的这幅晚年力作叫《九桃图》。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