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脑海里已储存的真假映像

2013-06-14 11:32:35 未知

  引文:

  缪晓春的世界是一个完全由电脑制的虚拟世界,同时呈现给观众的也是一个完美无暇的神奇奥妙的世界,他拥有彩色画派特有的敏锐细腻,这种敏锐细腻的表现力绝不亚于古代大师们的说服艺术。他的摄影作品和3D动画展现出的自然魅力主要是得益于他同时接纳新旧文化,他就像是处在新旧文化的一个交点上,他不仅把几近衰落的古老的中国与超现代的大都市联系起来,而且通过经典画作(比如拉斐尔(Raphael)的《雅典学院》或者希罗尼穆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的《人间乐园》)把欧洲的旧文化和与现在和未来可能出现的现实融为一体。

  艺术汇:这次代表中国参展,你有什么感受?

  缪晓春:中国有很多非常优秀的艺术家,每个人都特立独行,有各自不同的艺术风貌,很难也不愿意被别人代表,大家都只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和不同的场合轮番出场而已,各领风骚,迟早都有机会上台去舞枪弄棒一回。

  艺术汇:此次参展的“国家队”阵容强大,你所带的参展作品又是比较多的一个,怎么看待自己作品与此次中国馆主题“变位”的结合的?

  缪晓春:我们提交方案已经是12月份,在极短的时间内,策展人和艺术家就把策展方案和参展作品确定了下来,因为大家都比较熟悉,之前也有过很多合作,因而工作起来还是很顺畅。我想策展人的想法和艺术家的作品已经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

  艺术汇:你的哪些作品去参展?

  缪晓春:我参展的作品有:立方体的投影装置 《无中生有》;立轴式的投影《无始无终》;三维电脑动画《灰飞烟灭》和《坐天观井》;算法绘画《机器公敌》和《葬礼》;数码图片《虚拟最后审判》。

  艺术汇:什么东西是影响你艺术创作的根源?社会?历史?还是身边的小事。

  缪晓春:可以把艺术家比喻成一颗植物,他通过庞大的根系吸收来自各方面的养分,社会历史和身边的小事如大雨倾盆而下,混杂在一起无法条分缕析。

  艺术汇:你说过,你是用绘画的方式做照片,怎么理解这句话?

  缪晓春:在正儿八经用摄影作为我的艺术媒介之前,大概是1999年之前,我做十几年的绘画,绘画多少会更加遵从人眼所见和内心所感,人眼所见和镜头所见有很大的不同,内心所感于胶片感光就更不是一回事了,在做照片我一直想极力调和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和矛盾,让镜头看到我眼睛看到的,让照片呈现出所思所想,这就有点像绘画,但同时我又不能顾此失彼削弱摄影本身所具有的力量。

  艺术汇:有些作品你是用3Dmax的方式做的,比如说《最后的审判》,为什么想起用这种方式去表达艺术,对比静止的“最后的审判”,目的是什么?

  缪晓春:从古至今很多艺术家都画过苹果,塞尚画的苹果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他通过画苹果找到属于他自己的表达形体和色彩的语言方式,到毕加索那里静物人像人体都只是个由头,用何种方式去画他们更重要。 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我想利用数码技术探寻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尝试人脑与电脑共同思考,人手与鼠标协同合作。我发现利用三维软件形成的虚拟图像具有了某种全新的特质,它即可以制作与客观世界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物或景象,又可以对这些由0与1组成的虚拟物体做海阔天空般的任意编辑,甚至完全依靠想象形成一个从未在真实世界里存在过的人物和物体,依托于计算机硬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软件的似乎是无限的变幻的可能性,几乎形成了与真实客观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用仅存在于三维电脑软件中的虚拟摄像机和虚拟照相机拍摄的运动影像或静态影像,并对这些影像做不断地处理,渐渐的一定会形成一种新的艺术语言。

  艺术汇:文化差异所在,在国外展出作品跟在中国展出的效果肯定不同,这次出征,最想收获什么?赞扬?争议?讨论?

  缪晓春:引起争议和讨论是个极大的荣耀,获得赞扬也不容易。艺术家所能做的事情只能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件作品的创作中去,越投入越好,其它的事情都可以抛在脑后。我既是参展艺术家也是观众,我也会去看别人的作品,在海量的作品里挑三拣四是一种极大的乐趣。最大的乐趣是我可以对我不喜欢的作品调头不顾甚至不多看一眼也不想想为什么不喜欢,也就更不值得跟别人提起,对自己喜欢的作品可以一再反复玩味,但也不去跟别人提起,我需要时间来考验它。我可以这样去看别人的作品,别人也可以这样来看我的作品,自由的独立的无国界的欣赏艺术的乐趣神圣不可侵犯。

(责任编辑:王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