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钢,真实的存在
2013-06-14 14:13:43 王薇
引文:
李钢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真实、自然。待到进一步了解他和他的作品时,便会发觉这个85后的年轻人对生命、时间、存在,等等严肃的话题有着属于自己的深度思考。不受任何创作手法束缚的他,以真诚的态度、独特的视角、自由的方式,通过艺术思索、感悟着自己正在经历的人生,并期冀在作品中获得与他者的共鸣。没有故作高深的言辞,李钢就这样坦诚而自然地讲述着他和他的艺术。
正文:
时间与生命的思考
采访李钢的时候,恰逢这位青年艺术家第三次个展《侧棱》举办期间。在麦勒画廊的展厅中,李钢逐一介绍了这些创作于2011至2012年的作品。其中,一件名为《念珠》的装置作品显然是这次展览的重点之一。在颇具创意的形式背后,作品蕴含了艺术家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397件大小不一的木质球体被看似无心地散落于地面之上,却带给人极强的视觉感受。事实上,这些经打磨而形成的球体源自于一颗死树的所有分支节点。“当时我的创作想法是,一颗树苗要变成一颗参天大树,都有一个最初要展开的点。人在一生里有很多可能,这种可能就像分叉口一样,构成了整个人生。”最初,李钢想要以动物的成长来表现生命的进程,却总是觉得不够清晰。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用树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想法是再自然不过的。“我用树来表现我感受到的这个东西,是因为我觉得树的这种完整性和人生有点相似。”于是,李钢从家乡云南找到了一颗已经死去的参天枯树,开始了将头脑中的构想转化为作品的实践。“从敲定用这棵树到创作完成用了有半年的时间。”作品以《念珠》为名,一方面是因为二者形状的相像,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念珠所蕴含的时间性特征。“‘念珠’有时间的信息在里面,又很神秘,将这个用做一件关于时间生命的作品名称时,范围会很大,这样指向性会很弱,如果作品叫做‘过去的人生’、‘人生的回望’,感觉像是在说教。我更愿意总结一些我认为有意思的东西,对作品感兴趣的人看过之后有另外一种自己的解读。”
踱步至另一展厅,一组名为《嵴》的装置作品赫然呈现于一面白墙之上。“好多朋友喜欢叫它骨头。”李钢说道。的确,远远望去,整个作品好似由长短不一、黑白相间的棒骨组成,参差无序地排列成一个大致的圆形,悬挂于墙面之上。待到走进细看时,方才发现,这70根“棒骨”原来是由石头和胶组合而成。确切地说,“棒骨”的两端各是一颗石头,而联接两颗石头的中间部分则完全是硬化后的胶体。这些石头都是李钢和助手在草场地附近的一个树林里收集而来的。“石头有很多棱角,用大理石胶把棱角和棱角联系在一起,两个特征的延伸,就会变成第三种可能。我做的实际上是把两个石头之间的距离具体化了。”两个原本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就这样成为了一个整体,而这种连接也造就了物体之间不确定的存在方式,表达了艺术家对于独立物体之间所存在的隐性关联的思考。“本来我是想把人与人之间似是而非的距离用视觉的方式、实体的方式展现出来,结果做着做着就做成了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李钢笑道。而将这些作品整体以圆形排列则是另具深意,“我们看作品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它是骨头,就是骨头。我们就会断定这个艺术家是用自然的东西来模仿自然的东西,所以我就想尽量破掉这个感觉,布置上我让它形成一个大整体,来削弱个体单位的特征。” 同样,将其中一些个体的胶体部分以黑色呈现,也正是出于这种想要打破观众固有概念的目的。
独特视角的呈现
看过李钢装置作品的人,大多会感觉到他似乎倾向于使用天然物质作为艺术创作的材料。这令人不禁思忖,李钢对材质的选择是否有着特殊的考虑。而他给出的答案却并非如此。事实上,在每一次将头脑中模糊的概念转化成为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李钢都要经历很多次的尝试,从而寻找到最为适合的材料及方法。“也许会有10多个想法,但可能只有某一个最匹配,这就是最终的作品。其实,我只是想把我观看的角度呈现给观者,材料的东西不太重要,都是附带的。” 李钢说,从前他会通过艺术去关注“比较大的”问题,后来又开始关注本质的问题,再之后他开始意识到看待问题角度的重要性。“我觉得如果我创作作品只是想表达哲学里面本质存在的东西,我不如给你一本哲学书,或找个哲学家来给你讲,所以我觉得还是看问题的角度最重要。我看问题的角度不见得是真理,甚至不见得对别人有用,但这个角度一旦产生,可以把别人从固有意识形态里往外面拉那么一点点。”显然,李钢是一个具有自我独立意识的人,他并非要强迫别人接受他的观点,而是试图向他人证明看待问题的角度可以是多维的。
此外,对质感的强调也是李钢在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理念。这一特点在他的手工布面油画作品《大胡子》、《脸》、《绿罐子》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这些作品的画面都是取材于以往艺术大师作品中的某一细节,并将其放大。有趣的是,被放大的不仅是画面本身,还包括对画布的等比例放大。在制作中,李钢以粗麻绳代替了用来构成普通油画布的线,麻绳交织的肌理与画布上纵横相交的线完全一致,麻绳制作的画布与染料的咬合也与普通油画并无二至。这样一来,包括材质在内的整个作品像是被置于一个无形的放大镜之下。若从另一种观赏角度来看,作品整体又呈现出某种抽象的意味。这种具象与抽象共存于画面中的感受,给观者带来一种全新、且多维的观赏体验。“油画是很有质感的,以前我画画的时候恰恰忽略了这种质感,忘记了它自身很物理性、很基本的东西,这对我来说很关键。”为了强调这种质感,李钢在一幅名为《画布》的作品中,展示了被放大后的未经绘制、而仅以白色染料铺底的画布效果,其创作理念从中得以彰显。
不难发现,李钢的艺术表现手法相当多元,绘画、装置、摄影等等,都是他艺术的表现形式。他并不偏执于某一种特定方式,这使他的艺术创作具有了自由发挥的无限可能。在李钢看来,一个明确的定义会给他带来束缚,无论采用何种创作手法,他所想做的是通过作品与他人进行交流。或许我们在生活中都想证明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但灵魂深处又渴望在人群中寻得一种共鸣。我们诉说、表达,无论使用何种手法,终究希望得到回响。在将作品展出的时候,李钢希望通过作品与理解他的观者形成一种共鸣,这对他来说正是展览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忠于自我的真实
走上艺术的道路,对李钢来说是或许是偶然中的必然。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的他,在以成绩为个人价值评判标准的环境中,常常感觉不自信,直到他爱上了画画。初中的时候,学校来了一位漂亮美术老师。由于在绘画方面出色的表现,李钢经常得到老师的夸奖。“小孩子特别虚荣,老师越夸就画得越好,结果就爱上了画画。”李钢愉快地回忆道,“后来一下子就在我们那个中学里出名了。然后就去参加一些展览。”每每参展,特等奖、一等奖几乎都是被李钢捧得。绘画,成为了李钢个人价值的一种体现。进入了专业学校后,虽然“高手多、挑战也大”,但李钢的画却“越画越好,成绩也越来越好。”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属于自己的长处,一旦这种潜力被发掘出来,便会迅速地攀升高度,从而调动起全部的精神,带动整个人生进入积极的状态,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能够发现自我所长、所好,并沿着适合自己道路前行的人,是幸运的。越来越自信的李钢,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我毕业没有面临就业的困难,因为我在中专、高中阶段就开始办画室,教学生画画,一教就是6、7年。”李钢在家乡有很多文艺青年朋友,在彼此的交流中,李钢逐渐发现了问题,这也迫使他进入了一种自我质疑状态。“别人欣赏作品只会把它当做一个装饰,挂在客厅里面好看。我总觉得缺点儿什么,一旦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开始思考,就会发现原来你做出来的东西只是去取悦于别人,就又开始自卑。”于是,李钢萌生出了想要走出去的念头,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中寻找艺术创作的意义。在朋友的建议与前辈的鼓励下,李钢鼓足勇气来到北京。谈起刚到北京时的状态,李钢是这样形容的:“来了北京后,脑子随时是转动的,而且我相信每一个来北京的人都是极其孤独的,然后就会宅在家里面,大把的时间让你浪费。那时候,就会觉得自我和本我一个陪一个,自己陪着自己,人就会很静。” 周遭环境与思想意识的改变带来了创作理念的转变。在这种完全面对自己的状态下,李钢抛开了对他人眼光的顾忌,开始了完全忠于自我内心的创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的艺术开始慢慢地呈现出观念性的特点。
在交谈中会发现,李钢是一个毫不做作的人,没有故作高深的态度与故弄玄虚的言辞,有的却是现今青年人身上并不多见的谦虚、真实与坦诚。李钢笑言曾经也试图以他人的方式来塑造自己,无论从外形上,抑或从艺术上。“那段时间也很痛苦的,因为太在意一些东西,一些所谓的、而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荣耀。”经历过的事、遇见到的人让李钢真正领悟到,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只会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只有在卸去一切负担后,艺术表现出的才是最真实的自己。此次个展中,一件名为《鼠洞》的小型装置作品生动地表达了与之相似的观点,即个体在被外在环境定义后,所导致的自由与真实的遗失。构成作品主体的一组油画框在墙角处如金字塔般自下而上叠加,并逐一缩小。在最高、也是最小的画框所紧挨的墙体上,呈现出一个鼠洞般的入口。“我想表达的是社会和个体之间的关系,个体想达到一定高度,往往社会会给你一个角色。演到最后,你不是你了,就像一个人生的陷阱。”能够早早地意识到个体在群体中被规定、被制约的潜在危机,显然证明了李钢对自己未来艺术道路的方向是保持警醒的。
当被问到艺术对自己的意义时,李钢思忖片刻,而后言道:“做艺术让我有一种存在感,一种很真实的存在感。这种存在感会直接抹去我对时间的顾虑。当我有矛盾在内心碰撞,想要做一个东西的时候,从找到一个方法,到实施的这段过程,我感到特别幸福。当沉浸其中时,就会忘记其它的东西,这是艺术最令我着迷的地方。如果有一天我做出的作品,别人特别high,我自己一点也不high,那我就不做了。”只有忠于自我的艺术创作,才能让李钢乐此不疲。
(责任编辑:王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