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影像收藏 待挖掘的金矿/田原

2013-06-17 16:38:39 梁雅佳

  目前国际上已经出现了有规模、有实力的藏家和机构参与到新媒体艺术的收藏中,但这种艺术的存在方式、技术条件和播放方式等对于私人收藏来说还不成熟,导致了国内收藏家的望而却步。

  空白空间北京以发现和推广国内外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为发展方向,为新锐艺术家们创作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国际平台,与国际接轨,把中国影像艺术家推向国际,为推动影像艺术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艺术汇》:能跟我们介绍一下空白空间对影像艺术这块的运转情况么?

  田原:这几年随着空白空间专注于年轻艺术家项目,影像作品作为他们艺术实践和线索的一部分,已经越来越多的介入他们的创作和我们的展览中来。像去年年底王海洋的《变形记》展了两部非常棒的影像作品《弗洛伊德、鱼和蝴蝶》和《双面菲克雷特》。其中《双面菲克雷特》获得第55届德国莱比锡纪录片+动画片电影节银奖,第11届蒙特利尔电影动画节评委会特别奖。今年年初还入围了法国昂西动画电影节主竞赛、德国25届FILMFEST DRESDEN短片电影节、维也纳独立短片电影节等。这次的巴塞尔香港我们会带去这件作品。

  目前,刘诗园的个展中与展览同名的影像视频作品《视线的边缘,或大地的边缘》,是这位刚从纽约回来的年轻人的新作。《备忘录》联展中有陆扬的《兽化》、刘辛夷《终生保固》杨建的《绝句》《洗手间的芭蕾》。

  《艺术汇》:如果我们想看一部影像作品得通过展览的手段,这样大众与影像的接触是不是受限了?可以通过什么的手段更好地宣传影像?

  田原:单纯从作品的信息获取这个角度来说,是不存在受限制的这个问题的,因为现在是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像陆扬很多的影像作品在网络上都是可以看到的,而且点击率是相当高的。

  对于影像作品的宣传我们不会采取特别的差异性,因为影像是不能被孤立的看待的,影像作品从来都不只是运动的图像。虽然有些艺术家会强调影像的传播性,在互联网或者公共空间中播放作为他们艺术实践的一个环节。但更多情况下艺术家更关心影像和其他作品的关联性,比方说多屏的影像或是影像装置,或和空间之间的关联。同时大部分艺术家也会强调作品的剧院效果,对于试听设备有苛刻的要求,这些不是随便的一个环境播放就能达到的。所以甚至有的时候,播映的机器也在诉说着艺术家的美学观点。

  《艺术汇》:影像的收藏市场状况怎么样?

  田原:某种意义上说,影像作品启动了人们对新媒介不断的拓展。当照相机和摄像机已经普遍在寻常人家的时候,影像作品和人们日常生活的互相影像已经越来越多。所以影像作品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先锋性,转变为自然的记录媒介。所以在影像作品已经可以被称为传统媒介的今天,国际艺术收藏体系已经不再对它陌生。有相当数量拥有影像作品的收藏家,国外很多当代艺术的美术馆也都设有影像的收藏部门。令我们感到惋惜的是,由于影像在播放上需要设备配合的不直观性,并且在国内鲜有系统的配合,没有很好的在市场上流通起来。

  《艺术汇》:藏家通过什么方式来收藏影像?

  田原:一般来说藏家在购买了某一个作品的某个版本后,会获得包括作品beta带,收藏和播放用途的拷贝光盘,含作品文件的播放器,以及由艺术家签署授权的相应版本号的证书。

(责任编辑:王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