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一级市场剩余优势之“隐私保护”更能减轻压力
2013-06-24 16:30:54 王歌
刚刚过去的2012年,被称为艺术品市场"深度调整"的一年。当经销商们完成了2012年的工作,回过头来看,忽然发现业绩似乎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糟。欧洲艺术品基金会2012年度报告对2013年艺术市场做出预测:认为“高端”艺术品将会在2013年的艺术市场上有尚佳表现。本次欧洲艺术与古董博览会(以下简称TEFAF)前三天的成交业绩也似乎在印证这一判断——不少名画廊的名家画作获得满意成交,TEFAF执行主席同时又是“东方艺术品”的古董商杰森所珍藏的一件中国青铜方壶也以30万欧元的价格成功易手。
过去的五年,全球艺术市场的总销售份额被拍卖行和艺术品经销商平分。但是艺术经销商的市场份额却在逐渐萎缩。虽然在2012年里画廊和古董经销商们为艺术市场贡献了大约220亿欧元,但有数据显示,全球的一级市场从业人员约达60万人之多,220亿欧元销售额的一大半却是由5%的顶级的艺术商人所创造的,反映出一级市场不仅遭受来自拍卖业的挤压同时自身的分化亦非常严重。
每年的TEFAF,人们看到温文尔雅的艺术商人依然信心满满与来访者畅聊,但艺术品经销商正逐步被边缘化似乎正在被证实。拍卖行的竞争优势显露无遗。更残酷的是,在一级市场中,缺乏资金和规模优势的中小从业者的日子更加难熬。拍卖行羽翼不断丰满,他们品类齐全的征集、透明化的竞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艺术品交易的世界纪录!巨大身影之下,一级市场的从业者们究竟还保留有什么样优势?
与拍卖的“公开、透明”相比,一级市场最大的特点也许就是“不公开”。公开化的竞争虽然显示出公平公正,但是“完全公开”,也未必见得就什么都好。艺术是特殊商品也可称为高端的消费品,或是不愿意显富、又或是为以后再次销售提供方便,出于种种原因,很多买家或者卖家并不愿意在一件艺术品上暴露出跟自己有任何干系。尽管拍卖行也有为客户保密的政策,但是毕竟图录和数据都是公开的,想要完全保密也是很难做到的。
“在聚光灯下买东西,还是别太高调的好。”在今天,常被人举的一个通例,就是2009年法国佳士得上拍的一件出自圆明园生肖铜兽首,曾引来业内人士议论纷纷。“类似的物品还是不要公开拍卖的好,私下成交要简单、轻松很多,也不会引来极大的纠纷。”古董商杨先生分析说:“对于委托人,私下成交还有一点好处——拍场上‘流拍’对于一些高价位的拍品来说是致命伤,私下的交易就不用担心给自己的艺术品带来的类似伤害。”
拍场总给买家带来一些压力。记者在采访杨先生时发现,数月之前的苏富比、佳士得的图录已经被翻得陈旧不堪。杨先生告诉记者,“拍卖那几天几乎是不睡觉的,大量地研究,场上出价的机会就那么几分钟,买错了,亏的就是自己。有时还有一些突发事件发生。”相较拍卖场中的“竞争”,有不少藏家认为与艺术商人打交道很随意,他们所提供的购买环境就显得“舒适和轻松”。你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考量,这宗买卖是不是一个值得满意的交易,甚至还有反悔的机会。在TEFAF巧遇一位瑞典老藏家,聊天中,他开玩笑地说:“年纪大一点之后,就不再去拍场了。拍场很容易让人激动,对自己的心脏不好。”
商人和藏家都历数了私下交易的种种好处。但是这种方式也已经不再是艺术经销商的专利了,国际拍卖行在这两年来加强了他们的“私洽”业务。“私人洽购”顾名思义是指以一对一形式为委托双方制定切合双方需要的交易方案。这种坐下来慢慢协商的方式与拍卖行惯用的交易行为迥然有别,听起来更与古董商或者画廊的经营方式相类。难怪著名古董商埃斯凯纳齐在2012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一结束就说道:“要是拍卖行都开始做私人洽购了,还要我们做什么?”引来一片笑声。那么拍卖行的“私洽”业务又会给艺术经销商带来竞争几何?据悉,“私洽”业务在西方国家的影响似乎更主要体现在现当代艺术领域,“目前苏富比、佳士得的私洽都是集中在纯美术领域和高端艺术品上,对古董及其它中低端品类的影响不大。”英国艺术商人戈达德说。在国内的一番问询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 大多数商家认为“私洽”在国内刚刚起步,影响还看不出来。
欧洲艺术品基金会为划分一二级市场的占有额,早在2007年的报告中时就指出:拍卖行开办的私洽业务已经成为“一个模糊地带。”之后,欧洲艺术品基金会的年度报告就直接将佳士得、苏富比的私洽业务收入从二级市场的份额中扣除。外媒目前的一致观点是:“私洽事实上就是一级市场,只不过是依托了二级市场的平台。所以,不能说私洽侵占了一级市场的地盘,只能说它威胁到了艺术经销商的市场占有率。”
并不是大陆的投资者都喜欢用“隐私保护”的方式实现交易。其中很多人喜欢“轰轰烈烈”的竞价场面。2012年北京保利的一场拍卖刚结束,艺术商人蒋先生就指着图录告诉记者:“这件东西是我两年前卖出的,当时14万。现在仅估10万,而且流拍了。这东西难道不值10万?当然不是。都是信心的问题!”他显然抱怨自己曾经拥有的东西追随的人寥寥。很多市场人士早已发现,大陆拍场的“戏剧性”很强,艺术品一定要“抢”才能出好价钱。价位越是叫到高处,反而参与竞争的人越多!一般的东西能有出人意料的价格,性价比不错的东西,流拍亦是常态。香港苏富比的执行董事程寿康在谈到大陆目前刚刚起步的“私洽”业务的时候,调侃地说:“大陆很多藏家都觉得,送上门来的东西怎么会是好东西?”言外之意——竞价是大陆人最喜欢的方式。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