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经销商:与其销售商品不如先推销“自己”
2013-06-24 16:41:33 王歌
作为世界最负盛名的博览会之一的艺术与古董博览会(以下简称TEFAF),每年都为公众提供一场难忘的艺术聚餐。全球最顶级的艺术品经销商受邀来到荷兰,随后接踵而至的是来自全世界的收藏爱好者以及数以万计的观光人流。时至今日,艺术博览会已经举办26届、参展商达到260家、来自20个不同国家的顶级画廊/古董公司踊跃加盟,这一切使得马斯特里赫特——一个欧洲的平凡小镇——因成功举办规模庞大的艺术盛宴而享誉全球!
要解释欧博会今天的繁荣,也许人们真的要追溯一下艺术市场的发端了。西方艺术市场自1450-1750年称之为形成期,一级市场的雏形大概正是出现在15世纪的下半叶。当艺术家们摆脱了教堂的束缚,而回应市场需求,开始“出买”自己的画作时,也就孕育了一个新的职业:艺术经销商。在过去几百年的时间里,艺术经销商们一面搜寻艺术品/艺术家,一面与博物馆、藏家交好。利用私下、画廊/店面、销售性展览等形式来完成交易。艺术经销商们总是能敏锐的掌握市场动向,一些顶级的商人甚至具备影响市场审美的能力。
人们有理由相信,今天艺术市场的格局,包括拍卖行的成长壮大都与一代又一代的艺术经销商的辛勤培育分不开。但是到了新世纪,艺术商人们的影响力日渐式微。在经历过画廊、古董零售以及与拍卖业合作后,台湾著名艺术品经纪人、艺术顾问陈仁毅感触颇深:“2003、2004年这段时间里我发现:一家大的古董行或者有规模的画廊已经难以跟拍卖公司相匹敌了,原因主要是成本和渠道的问题。其实,拍卖公司已经取代了第一市场。”在他看来,一级市场这种纯“私下”的交易模式已然岌岌可危。日本美协拍卖的藤文浩先生也有着相同的认知:“经销商的路越来越难走。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先不说国际,仅国内的经销商可以说99%都和拍卖进行合作,有的甚至直接就给拍卖行拿货了。”
记者中走访全国不同地区、不同艺术品类和不同经营规模的艺术经销商后也感受到,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有较强的危机意识,在尝试各种模式更新,以期突破目前的尴尬处境。
按照欧洲艺术品基金会2012年度报告披露,全球的画廊/画商/古董商约有60万,但其中5%最顶级的所创造的成交额占据一级市场总成交额的70%。 “大的古董商的东西未必就是最好的,但是他们本身比较有说服力,很多人慕名而来,愿意相信他们的眼光。同样一件不错的东西,在一位不知名的商人处就可能遭人怀疑,销售不掉;而放在一家大的品牌店里,便能很轻易的以数倍的价位成交。所以古董商销售也应该借鉴画廊推销艺术家的经验。因此我们就应该先尝试把‘自己’推销出去。在这个圈子里只要有一个良好的声誉什么都好做。”古董商杨先生坦诚地说。许多商人都发现专业水平和生意的好坏未必成正比关系,尤其是在大陆的市场里。
于是,商人们开始在“社交”上更多地下功夫,一方面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想办法挤进一个更高层次交往的圈子。“二线城市,资金实力总是有限。”古董商黄先生去年在上海虹桥古玩城租房开了个店面,在这之前他在二线城市做古玩生意多年。他总希望把生意再做大,入驻北京曾经是他的设想,但经济方面一下子承受不起。恰逢上海虹桥建起了相当规模的古玩城,并且门槛不算太高,这是难得的时机。“在今天这个时代,越大的城市就意味着与越有钱的客户做生意。”黄先生这么认为。
记者也了解到另一种情况,现在很多艺术商人干脆关闭自己的店铺/画廊,而是将自己的东西寄售于较为知名的画廊/ 店铺或者机构中,成交后缴纳一定的佣金(西方格外流行)。“这样做也将我们解放出来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一些展销活动和博览会等等。”英国商人约翰这样说。如今博览会也成为艺术商们销售和打造知名度的重要平台。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