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3.15系列报告:书画造假之假画册

2013-06-24 17:50:54 雅昌分析师 

  “仿造、展览、出版、拍卖、收藏是一件仿作的镀金之旅,在这个产业链条中,每一个步骤上都有专业的操手在运作。”收藏家金山这样说。书画造假也开始逐步走出小作坊式,呈现出地域化、集团化和科技化的特点。

  艺术造假产业化导致的结果是造假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同时也给鉴定和监管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现代的造假者手段真是太丰富了。”安徽博物院朱良剑说。最近他碰上了一件烦心事情,最近他们在市面上发现了一本关于潘玉良作品的画册,潘玉良作品现多存于安徽博物馆。“这本画册中的大部分作品为安徽博物院的藏品,但这本画册并非安徽博物馆所出版,由四川的一个知名出版社出版。但出版方在此之前并未跟安徽博物院接触”,画册里用的文章是前安徽博物馆馆长和一位研究潘玉良的专家撰写。

  随后安徽博物院对此事展开调查发现,这本画册中的绝大部分是藏于安徽博物馆的真迹,但在中间穿插了几幅假冒的作品,“而且是由知名出版社出版的,对藏家的欺骗性很大。”另外,画册中所使用的文章也并未得到原作者的同意和授权。

  据了解,画册的出版方是四川的三个画贩,手上有几幅潘玉良的伪作,希望通过出版画册将假画和真画同时出版,把假画的身份“洗白”,然后通过交易牟利,这是造假中的重要环节。因为“现在很多藏家还非常看重画册的权威性,知名的出版社出版的画册,知名评论家写的文章,打消了很多人对这些作品的疑虑。”长期从事艺术品交易的李伟介绍说,造假者正是利用藏家的这种心理。

  从事中国名家书画收藏、鉴赏和投资研究逾二十年的王永林在十几年前也遇得到过类似的情况。2001年的时候他有一次走进一家画店,里面挂满了近现代书画“大家之作”,看到一幅署款为“陆俨少”的四尺开三山水立轴,当时给他的第一感觉是“不真。该画长题的款书弱且漂,无陆氏书法之沉着痛快;画上松、石用笔皆软,圭角外露,无陆氏笔墨特征;用笔、用墨之法也不似陆氏笔精墨妙。”

  画店老板询问是否想买,并介绍说:“这张画出版过,绝对保真”,随后拿出了香港朵云轩1991年为陆俨少先生出版的《陆俨少书画藏品集》第一册,打开第88页,其名“幽居图”,与墙上的画一模一样。“这时心里推翻了自己先前的判断,认为眼光还不行,差点把真画看成伪作。” 店主这时说的出处和价格亦让他心动,于是付款把画买了下来,并带上画集。

  第二天把画拿给书画鉴定家萧平过目,得到的答复是“画和款字都不好,东西不对”。在翻看带去的画册时,发现有几张假画,萧平当即取出陆俨少先生当年送给他的这本画集对比,竟发现王永林带来的画集是假的,是作伪者用现代制版印刷手段掺入假画做的盗版画集。前后大部分画和真画集一样,中间部分一页真、一页假,尤如册页作伪的“雨夹雪”一般。粗略统计约掺入假画近三分之一,再观此画集,外型、纸张、装帧与原画集几乎一模一样,内页中真画因用原画集电分制作,显得有些模糊,假画因系另外制版则较清楚。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无此用户[384])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