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潘公凯作品:《仲夏之梦》
2013-06-26 16:42:55 孟玉芳
4·潘公凯《仲夏之梦》2005年作180×617cm
徐虹解读:
潘公凯的《仲夏之梦》就有这种“物是人非”之感。画中表现出这样一种情景,在乡野水泽间,生长着茂盛的荷花与水草。水光月影中,花朵绽放,荷叶起伏……野水无人,只有荷叶荷花在月下相依相托。从画面右边开始的嫩荷尖稍簇簇挺立,硕大的荷叶伴随着水草在舞动,它们仿佛是小荷的未来。画面表达了一种时间的推演,画面上荷叶从稀少到茂密,这似乎是一种暗示而不表示线性的发展。画中花叶从下往上,逐渐茂盛,渐行渐远地升腾,两侧舞动着的荷叶,都朝向画幅左右两方盛开的白荷,就像在送别圣洁的象征。那些盛放的荷花并没有全部展现容颜,深暗叶面的遮掩,只流露出洁白的碎块,与月色、水光点点晕晕发散梦境的光辉……这并不是画家或诗人在水塘边与荷花交融交流的情景,而是物象之间的互相问候,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想象,是属于心理学意义上的猜测和演绎。中国诗人曾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句表现清旷的无人之境,以“鸟鸣山更幽”表现空阔寂寥之情,但实际上这还是暗示人的存在,舟船只是此刻无人,是时间上的无人,因为是渡口,表示有人的空间;空山鸟语,已表明人的实际存在,只是存在与这一片空间之外,就如画外音一般。而潘公凯的这类作品,却表示无人,物体自身就合乎逻辑地存在。这和传统山水画的无人之境不同,那是人为了卧游、坐看而设计的,在看的过程中人和对象沟通交流。而潘公凯作品中的景物,强调的不是观赏者的心情,而是要让人去领会、去思考和发现,包括作者的发现和疑问。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