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藏家系列第7期】邹鹏:收藏当代艺术就是收藏一种精神

2013-06-26 21:57:49 罗书银

邹鹏

  导言:

  与这位“新藏家”邹鹏的相识是我们做仁艺术空间【画廊故事】那一期,他以藏家的身份作为嘉宾谈了许多他的收藏趣事。事实上,他目前的身份是一个电影导演,有自己的电影工作室。通过早期下海做服装生意,有了自己原始的资本积累。然后放弃做生意,转行做导演,2011年他的第二部独立电影《嫦娥》入围第64届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周”单元。(王家卫便曾以《旺角卡门》这部电影入围该单元)从弃商从文,到开始接触当代艺术,邹鹏一直都在尝试新的领域。他坦言,一开始接触当代艺术,自己完全没有办法理解,随着慢慢地接触,他逐渐理解到当代艺术所代表的其实是一种先锋的,具有革命性的精神,于是,收藏当代艺术对他而言,就是收藏这种精神。

  第一次不成功的拍卖经验

  “下一件拍品是严培明2012年创作的《李小龙:格斗精神》,从400万开始起拍。”随着拍卖师的叫拍,位于2013年佳士得现当代艺术春拍现场的邹鹏有一些紧张与兴奋。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拍卖会。虽然一直都有拍卖行的业务人员寄拍卖图录给他,但是亲临现场的感觉是非常不同的。邹鹏在接受我们专访时回忆起了他第一次参与的今春在香港举办的佳士得拍卖会。

  “我以前看过翁菱《艺文中国》专题纪录片,有一期介绍了艺术家严培明,于是开始对这个艺术家产生兴趣,觉得他在法国画****、李小龙,后来画很多孩子的脸,都挺有意思的。这次在香港是第一次看到了严培明的原画。”对于这幅作品,邹鹏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道:“我觉得他画的李小龙长得像我年轻的时候。”当然这只是邹鹏的一句玩笑话:“他画的本身还是挺打动我的,这个跟李小龙有关也没关。这是一幅黑白作品,3米×3米,很有气势。实际上当时拍的时候没有那么大的决心说是志在必得,当时竞争就四个人,之后是五十万往上叫,我喊到七百万,再往下加我就停了,我也不是什么艺术机构,也不是什么财团,到目前为止也不是一个艺术品投机者,参加拍卖会对我来说更像一种冒险、体验。如果七百万落槌我就得了,就成功了。但是这个经验对我来说挺有意思。我现在还有点儿后悔。但是我觉得七百万已经到我的极限了。”

  其实,在亲临此次拍卖会之前,邹鹏一直都是通过一级市场收藏艺术品。他说道:“我到目前为止跟艺术家直接买卖的没有,但凡好一点的艺术家都是有签约画廊或者是赞助人什么的,越过赞助人、画廊直接跟艺术家交易不太好,我也不太懂这个规矩,但是我直觉上感觉不会太舒服,艺术家也会挺尴尬的,所以基本上都是直接跟画廊主、赞助商打交道。”

  “我现在还没有以投资者的身份去看待市场、看待艺术家、看待作品,我还是纯感性的,纯个人需求式的,也许我会通过学习,读美院班,接触更多的专业人员,了解更多的信息,建立收藏的概念,但是到目前,我仍然还是一个很直接、以兴趣为主的收藏。也许这就是我跟很多所谓专业藏家的区别,也许在专业领域把我们这些人称之为市场的潜在的消费者。”

  接触当代艺术 从不懂到认知的过程

  聊着聊着,邹鹏来了一个电话。放下电话,我问邹鹏他最早接触当代艺术的领路人是谁?邹鹏笑着说道:“就是刚刚给我打电话的他们哥俩,那应该是2003年、2004年,我当时在珠海做服装生意,当时已经隐约在媒体上感受到国内的当代艺术挺活跃了。他们两个是广东美院油画系毕业的,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咖啡馆里面,我突然问他们,说我发现现在很多艺术家都在搞当代艺术,我也看了一些作品我一点都不理解,这些艺术似乎完全不符合我们之前所学的美学经验。虽然另类美学,我也接触过,但无法理解当代艺术是什么?他们给我打了一个比方说现在普通的艺术在我们这儿,当代艺术就在窗外。听完这句话我又迷糊了,感觉好像是在说要用另外一个角度和维度去看当代艺术,我们在这儿看当代艺术,可能当代艺术就是在窗外看我们。现在依然不知道他说的什么意思,实际上真正了解什么是当代艺术,还是要到现场去看展览,有一些时候看所谓的艺术评论家写的东西,他们都是从他们的角度或者是艺术角度去评判,最主要是你自己现场感受,多看展览,自己获得的感受会不一样。”

  “今年看了挺多的展览。我现在最大的体会就是它真的影响到了我的生活和创作,比如今年北京艺术博览会我去了,之前我也去,我仍然还去看我喜欢的作品,然后把自己喜欢的作品拍下来,我对某一个艺术家感兴趣回来就百度一下或者查一些资料,以后开始更关注和留意他,就像我之前关注导演一样,关注一些艺术家一样,觉得他可能会给我一些启发或者是有趣的东西。”

艺术家杨冬雪为邹鹏电影《嫦娥》创作的海报

 

  下一位艺术与电影的跨界的实验者

  在邹鹏的电影工作室,摆放着许多电影海报。其中有一张就是他刚刚入围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周”的《嫦娥》。邹鹏指着这张海报说道:“要说我与当代艺术的关系,这张我电影的海报就是一个见证。这是我收藏的一位叫杨冬雪的年轻艺术家为我这部电影创作的海报。我先做他的藏家,后来跟他成为朋友,后来他了解我拍的电影,我们聊起我们的电影,他说邹哥我给你画张海报吧,我欣然接受,结果就出来了。”

  “对我来说,当代艺术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它所具备的精神。电影百年的历史,该做的都做了,任何一个创作都能找到前人的影子,绘画就更长了。我现在已经不跟我的电影圈的朋友们聊电影了,为什么?我个人的观点在转变,原来我们膜拜经典,现在仍然有许多对电影业热爱的年轻人乐在其中,我突然发现这并不是我在电影上要追求和完成的任务,我复制或者我也创造经典变得没有特别大的意义。然后,我开始认同当代的一种观念,它有一种像摇滚一样的精神,是一种反抗的,推翻的,新生的力量,在当代艺术里我看到也感受到这样的一种价值,我可能感受得晚,但是在我身上发生了,之后我发现原来艺术实际在某些领域方面需要去建立和推翻,先推翻再建立的一个东西。”

  所以现在我在创作的时候,视角、思维、维度都不一样了,重新看待电影、重新看待创作,这一点是对我来说是更重要的,维度不同,看待事物,包括解读故事,对人物,包括对美学的认知都会有影响。我在当代艺术里边发现很多有趣的,能够导入电影的一些观念甚至是一些美学的体系,这个就是营养,对我来说特别开心。拍电影有时候拍着拍着会枯竭,当你觉得疲惫枯竭的时候,在当代艺术里又找到新的泉眼,又有欲望做新的电影和新的尝试。”

  接下来,邹鹏谈到下一个电影的创作计划还会继续邀请杨冬雪参与进来:“电影是一个团队,我的下一步作品已经邀请杨冬雪参与,可能陆续还会邀请其他人。从剧本阶段就开始,我们已经开始讨论了,这是以种新的尝试。虽然当代艺术领域也有一些艺术家在从事影像的拍摄,类似像杨福东,但实际上他们跟电影是有区别的,有一些时候是谈不拢的,大家各持一种观念坚守在那儿,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载体是影像,但是内容核心或者是表达方式是不同的。我接下来作品感兴趣的部分是希望互相之间有一个借鉴,希望互相产生影响,也许我只能在电影原来所谓传统方式里向前走半步或者一步,但是我愿意做这种尝试,下一步在这个领域做工作,最重要是我邀请当代艺术进来参与创作,比如剧本讨论阶段,精神创作层面,不仅仅是最后影像上的变化,首先我们认为是一种观念性的变化,在观念上有要开始解决一些问题,最后还是用电影这个载体完成,我个人挺兴奋的,因为我非常幸运进入这样一个领域。现在我在创作时不去想电影观众喜不喜欢或者是能不能卖票房,能不能进电影节,我已经过了那个阶段,有的是由衷的体会创作带来的乐趣,而且这种创作对我来说是崭新的。从藏画开始,跟藏画有关,跟看展览有关,跟艺术有关。”

  艺术收藏:与儿子的沟通桥梁

  对邹鹏来说,收藏当代艺术除了为他的电影创造注入新鲜血液,还有一点与他儿子有关:“我儿子十月份满十八岁,他现在在加拿大读高中。他是95后,我是70后,我想我们之间要找到一种大家会共同有兴趣一个话题或者有意思的东西进行交流,后来我发现当代艺术这一块是我们俩找到的一个新的话题。我们家在上海,他每次寒暑假回来,我都会带他去上海当代艺术中心,上海龙美术馆,还有一些私人画廊等等,我们就进去看,然后交流,我觉得很有意思,这一点上我儿子也没有受过教育,他虽然是观念更新的90后,按理说他们对新鲜事物接触更多、更快,但是他对当代艺术依然不理解、不知道,跟我当初一样,在这一点上年龄没有障碍,我们同时起步,这成为我们之间共同的话题。”

  “同时我也在电影圈接触接近85、90后的电影学院的小伙子们,我跟他们谈当代艺术他们也不知道,他们也是模糊地理解,也没有领路人带他们进来体验这一个领域,我觉得挺可惜的,我也是推荐这样的一种思维或者是多接触这样的东西。”

  现阶段,邹鹏谈到他正在装修自己的新居,这个房子的风格是严格按照法式结构装修的。他谈到:“为什么是很明确的纯法式的风格,而不是欧式的。因为法国的装修,墙很简单,都是灰灰的,这样我可以挂艺术品,放艺术品。原来家里要装修都非常纠结,现在一点都不纠结,家里边一定要像欧洲人的生活方式,更注重精神层面的享受,我回到家里,要把我喜欢的艺术品都挂出来,这又成为我一个收藏目标,为了装饰我的家,很单纯,也很直接。”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