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爱的丝线——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娃崽背带展”美国展出

2013-06-27 10:07:49 刘书琴

观众饶有兴趣地欣赏来自中国的少数民族背带艺术

余亚万与夫人罗茵和策展人汉姆•马斯特、琳达夫妇在展品前合影留念

蝴蝶纹如意型刺绣布贴背带 壮族/云南马关

  雅昌艺术网讯(刘书琴)应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荷西拼布与织品博物馆邀请,广西美术出版社编辑余亚万先生于2013年6月2日起,在该馆举办“爱的丝线——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娃崽背带展”,展出中国苗、壮、瑶、水族等少数民族娃崽背带30余件。展览将持续3个月时间。

  圣荷西拼布与织品博物馆是全美第一个以拼布与织品为主题的博物馆。2009年,该馆曾和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举办“改变中的景观: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展”(Changing Landscapes: Contemporary Chinese Fiber Art),而举办中国少数民族织绣艺术展览尚属首次。

  背带,又称“背儿带”或“背扇”,中国古代称“襁”,是背负婴儿所用的布兜。《论语·子路》中说“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其中的“襁负”便是用背带把小孩兜负在背上的情景。可见,中国人很早就普遍使用背带养护孩子了。今天,由于自然环境与生活习惯的原因,背带仍然是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养育孩子的普遍工具,一些地方还保留有外婆送背带的习俗。

  余亚万在工作之余,一直致力于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收藏与研究工作,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背带艺术进行较为系统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他参与收集整理的《广西民族风俗艺术——娃崽背带》(吕胜中主编)是国内第一部研究背带文化的著作。在余亚万看来,一条条制作精美的背带,是联系母亲、孩子与世界的生命纽带,她神秘的图符和精湛的工艺背后,不但隐藏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还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子嗣绵延、吉祥富贵等与生命繁衍相关的文化内涵。

  “爱的丝线——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娃崽背带展”,是由中美文化交流使者、康耐狄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汉姆·马斯特先生和他的妻子王琳琳共同策划的。2012年10月,“爱的丝线——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娃崽背带展”曾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亚洲艺术博物馆展出三个月。中国少数民族妈妈们精湛的女红和背带中透露出来的独特母爱艺术,受到美国观众的喜爱与欢迎。

(责任编辑:何妍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