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曹兴诚:美感与艺术(三)

2013-06-27 19:07:04 曹兴诚

  上一篇我们谈过了秩序、比例、对称、对比等四项美感元素,下面让我们来谈 :

  5. 动感

  动感在美学上的重要性,来自它”吸睛”的能力。我们知道,青蛙的眼睛看不见静止的东西,只对动的东西起反应。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动的东西若比青蛙大,青蛙可能被它吃掉;动的东西如果比青蛙小,可能就是青蛙的食物。对所有动物来说,静止的东西基本上不具威胁,所以眼睛通常只注意动的东西。

  人如果定睛注视完全静止的画面,视觉很快会变成空白;我们的眼睛拒绝单调沉闷。因此,图像要有动感,才能吸睛。

图1

图2

  像S这样的曲线,在人眼中就具有动感。图1是一片草地,没有甚么动感;图2中间有一条S形走道穿过,整个画面就充满动感,可见S形的妙用。曲线如果往同一个方向运动,动感特别强;风中的旗帜、奔流的水,都是同一方向的曲线运动。

图3

图4

  晚商时期的青铜器,像图3的圆尊,弧线向上伸展,就具有动感;图4的觚也一样,证明三千年前中国人就懂得藉曲线来营造动感。

  6. 力感

  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生态里,懂得衡量其他动物的力量,才能把握进退,知道何时可以攻击,何时应该逃跑;因此,有力的图象会比柔弱的图象吸睛。

图5

  心理学家Wolfgang Kohler曾经用图5做了一个实验。他请接受测试者把图下的两个发音跟上面的图形做链接;结果90.5%的人把Takete跟下面直线锐角图形相连,而把Maluma 跟上面的曲线图相连。这说明了甚么 ?

  发Takete的音,我们必须把嘴张得很开,要出力;而直线锐角给我们的力感较强,所以我们会把这两项加以连结。反之,发Maluma的音,嘴唇不必张得很开,不用费劲,而曲线缠绕的图给我们的感觉是柔软的,与Maluma比较匹配。

图6

  直线锐角之外,向外臌胀的形体也会给我们力感。图6是一只被唐三彩天王踩在脚下的小鬼,大家可以看到,它撑住地面的上、下臂形成了锐角,手臂上肌肉臌突,因此充满力感。

图7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也很懂得利用臌胀来制造力感。例如图7的方礨,器腹往外膨胀而器底收敛,整体造型就显得雄浑有力。

  7.稳定

图8

  一个画面不稳定,会让我们紧张,相对的,稳定的画面,让人感觉舒坦;所以稳定是美感元素之一。图8左边的菱形,原来看起来不稳定,外面框上方形以后,就稳定多了。中间的正方形外面还有长方形,感觉上超稳定。右边的正方形原来是稳定的,但外面加上了斜长方,显得很不稳定,看起来让人紧张。

图9

图10

  图9拉菲尔「草地上的圣母」,由三个三角形的构图组成,如图10所示。这个超稳定的结构,是拉菲尔画过许多草图才定下来的。2007年,我造访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进到悬挂此画的展厅,在众多的圣母画中,这张画一下子就跳了出来,让其他画作相形失色。这当然要归功于此画超稳定的构图。

  8. 韵律

图11

  毕加索曾经说过 :『好的图画像诗,都是押韵的』。在图像上重复出现的形状,就是「韵」,韵的出现有规律,就称之为「韵律」。图11是距今4000至5300年间甘肃马家窑文化的陶罐,罐上波浪纹与并行线,都是「韵」,波浪纹与并行线重复出现,很有规律,因此韵律感很强。

图12

  一个图像如果有韵律,会让视觉愉快,所以韵律也是美感的重要元素。图12是西周中期偏晚的青铜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充满韵律;证实从很早开始,中国人已经充份具备韵律的概念。

  9.含蓄

  我们在第一篇提到过,视觉会根据我们的经验,修饰眼睛看到的图像,让图像具有意义。一个图像如果纤毫毕现、巨细靡遗,不让我们心灵参与任何运作,这个图像多半是无趣的。含蓄,就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观者可以加入意象的创作。在文学上,过度繁复的描述远不如精炼的语言有趣;图像亦如是。史记所以是伟大的文学作品,一个原因就是语言的精简及含蓄。晋景公三年,楚晋交战,我们看司马迁描述晋军战败的情形:『晋军败,走河,争度,船中人指甚众』。为什么船中会留下许多人指? 因为已经上船的人急着要逃,还没上船的人紧抓着船沿不肯松手,使船无法前进;于是船上的人就砍这些手,留下许多断指。史记用了短短十三个字,就把败兵窜逃的惊慌、不顾袍泽的残忍以及战事溃败的恐怖,描绘得惊心动魄。司马迁的风格,就是只做短短的引导,然后让读者自己来参与场景的创造;读者想象力有多丰富,这个兵荒马乱的场景就有多丰富;含蓄的奥妙在此显露无遗。

图13

图14

  图13是一件西汉的武士木俑。汉代雕塑有「汉八刀」之称;意思是,用刀很精练,八刀就可完成作品。这件木俑线条简练,却能显示不动如山的气势,彷佛大汉王朝力量与权势的缩影;其美感主要来自于含蓄。图14是一件18到19世纪的周仓塑像,想表现出威武,但看起来只是虚张声势,与图13相比,其丑惨不忍睹,此即不懂含蓄之弊。

  10. 新奇

  朱光潜教授在「谈美」一书中说 :『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朱教授认为,这是因为我们对熟悉的东西会以实用、功利的观点来看,没用艺术观点,所以就不觉得美了;这个解释可能有争议。我们前面说过,眼睛的功能是探索,以找寻环境中的机会与危险;熟悉的东西就是已经探索多遍的东西,眼睛对之不感兴趣,是很自然的。图象先要吸睛,才有机会展示其美感,新奇能吸睛,所以是美感的构成元素之一。

  我把美感拆解出十项元素,当然并不完全;其他人还可以写得更多,像是「主从分明」、「疏密有致」、「统一中有变化」等等。元素写得够不够多,其实不是重点;重点是,谈美感不应该漫无标准,不应该假设美感是绝对主观的。如果有比较,人眼对美丑的分辨是相当一致的;因此,透过比较,我们可以训练眼睛,不断提高我们的美感。至于艺术,跟美感则是两回事;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艺术。(待续)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