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双年展:策展,看点还是看面?
2013-06-30 21:13:41 雅昌分析师
威尼斯双年展自1895年成立以来,两年一届。从“欧洲最重要的艺术展之一”已经演变成了当代艺术界里的“奥林匹克”,并被喻为“双年展之母”。作为当代艺术界的狂欢节,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爱好艺术的观众齐聚于此,也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标杆,反映当下当代艺术发展变化和观念演进。
从1993年当时威尼斯双年展的总策展人奥利瓦邀请了十三位中国艺术家参与威尼斯双年展开始,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或多或少受到威尼斯双年展的影响,中国当代艺术家也开始努力寻求世界的认同。中国当代艺术经加入这个国际化的平台,从几个标志性的阶段可以体现出来:首先是2003年正式成立中国馆,再到如今中国艺术家大面积参与威尼斯双年展。无疑,中国的当代艺术正在越来越多地融入国际审美的趋势里,在与国际对接的同时,无论是主题展、国家馆还是平行展,来自于中国的策展人的展览主题和策展理念都比以往更受到世界的关注。
什么才算是好的展览?“作为一个参观者,我评价一个好展览的依据是:他能够激发起自己的好奇心,让我想要去了解这里面的每一件作品,再进而了解其背后的文化。” 意大利收藏家Possati说。
不少评论人士反应中国展览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展览显得零碎,并不是像有策展人精心策划,而更像是一群艺术家凑在一起做了一个展出。作品与展览主题关联性不强,甚至有些成名艺术家在两个甚至多个展览上都有参展,毫无疑问,是将之前的作品运过来展一下。Possati也说出自己的感受:“中国展览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作品凝聚力不强,显得不够完整。”
朱彤认为:“在策展方面,我们中国人做策展,总是喜欢做宏大叙事。所谓宏大叙事就是总是喜欢总结什么,或者展现过去的某一阶段的多么重要的历史,甚至是谁提出了这段历史以及该怎么梳理。在这种大型的展览中,喜欢总结历史,并喜欢谁谁说了算这种感觉。但是西方的展览很少这样做,除非是非常大型的回顾性的或者梳理性的展览。他们更多地是关注一个点,或者一个很具体的东西,也许是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朱彤赞赏这种能提出很具体的东西、未来的东西的策展方式,“是具有策展方面的先进性和挑战性的。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加强的地方。第二个,我们在展览的辅助方面还是有欠缺的,比如我们的画册、媒体公关以及我们的展厅布置。以上诸方面构成了一个系统。你可以比较一下中国的展厅和西方的展厅,还是有很明显差别的。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也是中国未来需要注意的方面。我们经常会说:‘你觉得这个展览有意思吗?’有意思的概念是指这个展览必须是比较新颖的,或者能够打动你的地方。这是我们国内展览现在比较欠缺之处。我们现在还是有点想在这个国际舞台上展示异国情调的意思,我以为这在今天是无效的和没有意义的。我们必须拿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来直接和西方对话,或者直接融入世界的艺术圈里面。这样我们的文化艺术才会变得更加强大。”
也许我们可以简单对比一下其他国家的策展角度,显然是不同的。意大利馆的主题“反之亦然”,其总策展人皮埃特洛玛凯告诉记者:“在主题确立之后,我一共邀请了14个艺术家,他们每两人一组,被分割在7个不同的房间,面对面,用各自不同的艺术处理方式,共同完成这个“反之亦然”的主题。”最后的表达形式也是成组呈现,对比鲜明。另外两个颇受关注的国家馆分别是英国馆与俄罗斯馆。俄罗斯馆设两层展厅,但仅有三件作品。整个展览仅仅围绕希腊的一个神话故事,通过装置、行为艺术赋予古老希腊神话以现代含义。英国馆策展人Jeremy Delle则是用一种叙事式的方式为观众展现了一个个由特殊事件组成的历史谜团,使英国馆呈现在一片虚幻当中。展览试图从多个角度观察自然以及英国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历史的方方面面。整个展览利用一系列的历史片段呈现出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以期由古及今,并顺延着历史的逻辑推演这个国家的未来。所挑选的作品无不反应英国的性格和文化。
当我们在策展方面给自己挑刺儿的时候,外媒还是充分的肯定了此次中国的威尼斯一行,毕竟中国的艺术产业起步较迟,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每一次的双年展对我们既是一个展示,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至少国际都公认了这一点:国际当代艺术的未来,中国一定会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责任编辑:董晓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